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理科师范教育改革概观
被引量:
12
Reform of Contemporary Natural Sciences Teacher Education: A General Surve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探讨了当代师范教育革新发展中理科师范教育观念。
作者
彭蜀晋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4,共6页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师范教育
理科
教育改革
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
教育观念
分类号
G65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57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1
1
赵中建.
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0(9):72-78.
被引量:84
2
刘延申.
美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简述[J]
.教育研究,2001,22(10):74-77.
被引量:77
3
朱雪文.
彻底变革大学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0(3):67-73.
被引量:84
4
美国科学促进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172.
5
王文静.
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5):65-69.
被引量:49
6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76-89.
7
夏人青.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危机与改革趋势[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2):68-72.
被引量:10
8
季诚钧.
试论高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1(10):67-70.
被引量:33
9
张秋男.从日本的师资培育淡起:课程与认证[J].(台)科学教育月刊,2000,(231).
10
王祖浩.
德国巴伐利亚州理科教师培养和理科教育见闻及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0(11):61-6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徐志伟.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回顾与愿望[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2):51-54.
被引量:15
2
易红郡.
国外大学课程改革述要[J]
.大学教育科学,1999(2):94-97.
被引量:10
3
李盛兵.
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53-56.
被引量:78
4
刘智运.
跨世纪的课题:转变教育思想[J]
.教育研究,1998,19(3):49-54.
被引量:29
5
王建军.
论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J]
.教育研究,1998,19(12):47-52.
被引量:24
6
苏智欣.
美国师范教育改革中反复争议的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1987(2):9-14.
被引量:13
7
李显卿,张跃华.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2(3):70-74.
被引量:10
8
马骥雄.美国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9
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0
课题组.高师本科课程结构现状的分析与改革设想[J].高教与人才,1992,(4):59-59.
共引文献
357
1
张阳.
基于科学探究进阶的“微生物实验”项目化学习[J]
.中学生物教学,2022(5):73-75.
2
朱欣欣,陈凡.
美国新任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考试体系的分析及启示[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77-80.
被引量:9
3
曹景川.
对师范教育改革中体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探讨[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z1):96-98.
4
张智芳,张幸林,张宁蓉.
榆林市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质调查结果分析与改进建议[J]
.榆林学院学报,2005,15(5):57-59.
5
施纪华.
教师教育一体化与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理念[J]
.阴山学刊,2002,15(5):76-79.
被引量:10
6
程家福,金林祥.
美国普瑞克西斯考试体系对我国教师资格认定的借鉴——基于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视角[J]
.现代教育论丛,2008(5):87-91.
被引量:11
7
刘海燕,刘爱芹,王奎峰.
高师院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100-102.
被引量:23
8
王健.
关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1):53-57.
被引量:6
9
金喜庆.
“双模双向”教育实习——基于社会化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和研究[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3-5.
10
刘艳平,李岳.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合理建构[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5):107-109.
同被引文献
45
1
胡继飞.
论综合理科师资培训[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1):43-47.
被引量:8
2
陈承声.
综合理科教学情况调查与师资培训问题初探[J]
.教育学报,1999(8):6-9.
被引量:8
3
高文.
当代师范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1991,6(2):70-76.
被引量:26
4
周济.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3-7.
被引量:181
5
周青,杨妙霞,杨辉祥.
美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62-66.
被引量:18
6
黄瑞,罗明东.
我国中小学综合课教师培养模式探讨[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3):14-19.
被引量:6
7
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8):115-117.
被引量:92
8
仲小敏.
论科学课程教师专业素养:挑战与发展[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8):79-83.
被引量:17
9
袁继新.
对高师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5(9):69-70.
被引量:14
10
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7-126.
引证文献
12
1
涂传林.
改革师范本科教育 适应基础教育需要[J]
.滁州学院学报,2005,7(3):105-106.
2
黄瓅,杨智慧.
科学素养:科学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418-420.
被引量:4
3
蔡亚萍.
关于师范生教育素质的调查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203-208.
被引量:7
4
王红柳,张迎春,刘明.
我国科学课程教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05(6):116-117.
被引量:2
5
宋伟新.
关于高师院校毕业生竞争力的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4):54-55.
被引量:3
6
孙彦,王丽珍,孙祝.
师范院校综合理科课程特征分析[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83-86.
被引量:1
7
汤潇林.
初中科学课程师资培养模式探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36-139.
被引量:1
8
林海燕.
浅议教育学科课程的标准化和个性化[J]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2):145-147.
9
李川江,余莉.
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理念[J]
.三峡高教研究,2008(2):11-12.
10
余翔.
“学校-社会”合作的小学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大江周刊(论坛),2011(11):207-208.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曾丽红,王鑫强,李森.
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19-22.
被引量:13
2
何丽.
对中学教师科学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
.河池学院学报,2006,26(3):81-87.
被引量:1
3
陆正杰.
高师综合理科实验室建设初探[J]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5):91-92.
被引量:1
4
秦初生,邬玫.
高师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探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1):99-102.
被引量:3
5
肖力玮,陈素红.
独立学院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分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97-98.
被引量:2
6
杨妙霞,吴瑶.
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途径初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0(2):65-68.
7
王小静.
论当前初中科学课改革困境及出路[J]
.科教文汇,2010(12):65-66.
被引量:2
8
刘建荣.
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就业竞争力论析[J]
.江西教育(综合版)(C),2011(3):3-4.
9
曾丽红,王鑫强,李森.
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5):72-75.
被引量:10
10
赵书栋.
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J]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4):77-79.
被引量:5
1
雷其坤.
无边光景一时新——2005年高考古诗鉴赏概观[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5(9):38-41.
2
容冈.
关于师专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J]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7(1):44-48.
3
郭家海.
200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概观[J]
.中学语文教学,2006(7):73-75.
4
刘伟功.
高考改革之路概观[J]
.考试周刊,2012(26):1-1.
5
张正黎.
众创时代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革新发展[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21):88-88.
6
李洁非.
1994小说扫描[J]
.中国图书评论,1995,18(3):14-16.
7
尤伟,秦国柱.
学习型社会与高校课程设置变革[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4):111-114.
8
吴剑平.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概观[J]
.江苏高教,2000(4):67-69.
被引量:17
9
寇转利.
作文教学重在激趣——新颖别致的题目是点燃学生创作激情的火把之一[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1(8):308-308.
10
袁韶莹.
当代日本民办高等教育概观[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7):29-35.
被引量:5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