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及我国技术发展原则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技术进步在异国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促进就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就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替代和补偿的双重作用。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的技术发展原则。
作者
陈钰
机构地区
中央财经大学经管系
出处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3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力就业
替代效应
补偿机制
中国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
1
高永刚,李海瑛.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J]
.管理现代化,2002,22(3):33-35.
被引量:9
2
肖延方.
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的辩证关系[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33-38.
被引量:5
3
韩正安.
可最大限度促进就业的技术发展战略分析[J]
.计划与市场,2001(2):12-13.
被引量:2
4
姜作培,管怀鎏.
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1):27-31.
被引量:9
5
汤为本.
浅议技术进步中的就业补偿机制[J]
.中国劳动科学,1996(12):14-1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0-3-16.
2
齐建国.200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书摘,2000,(1).
3
姜长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分析[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9,(41).
4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N].人民日报1997-09-22.
5
陈东强.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问题[J]
.中国科技论坛,1997(2):36-40.
被引量:6
6
杏桦.
就业形势与对策研讨会简介[J]
.经济学动态,1999(3):36-37.
被引量:6
7
张禹飞.
斯蒂格利茨谈当代经济[J]
.经济学动态,1999(1):47-50.
被引量:5
8
胡乃武,张海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加就业的关系[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1(3):5-10.
被引量:14
9
肖延方.
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再就业的双重作用——兼论技术进步和再就业的关系[J]
.经济评论,2001(5):18-21.
被引量:13
10
刘嗣明.
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功能重定及路向再择[J]
.经济评论,2001(6):111-11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0
1
蔡思复.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就业问题[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21(3):54-57.
被引量:1
2
李卢霞,孙晓燕,梁冬.
技术进步与经济适度人口[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3):22-25.
被引量:5
3
金春华,葛新权.
我国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14-16.
被引量:5
4
顾玲琍,汪慧玲.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6):70-72.
被引量:5
5
夏彩云,颜伟.
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促进我国充分就业的影响[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158-160.
被引量:5
6
徐志芹.
科技进步与扩大就业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3):127-130.
被引量:1
7
李双成,郭海燕,张宏伟.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07,21(7):30-33.
8
刘赣州.
论新时期我国十大经济关系[J]
.生产力研究,2007(1):3-5.
9
赵利,宿伟建.
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就业:一个文献综述[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5):34-38.
被引量:4
10
徐质斌.
中国珍珠产业性质的回归及其形态转型[J]
.海洋经济,2011,1(3):17-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刘勇.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劳动就业的矛盾关系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5(3):190-190.
被引量:3
2
杏桦.
就业形势与对策研讨会简介[J]
.经济学动态,1999(3):36-37.
被引量:6
3
张禹飞.
斯蒂格利茨谈当代经济[J]
.经济学动态,1999(1):47-50.
被引量:5
4
肖延方.
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的辩证关系[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33-3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夏彩云,颜伟.
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促进我国充分就业的影响[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158-16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娟,郝琳琳,王会强.
从劳动生产率分析河北省就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J]
.统计与管理,2009(2):57-58.
2
王娟,郝琳琳,王会强,姚爱科.
从生产函数看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J]
.经济与管理,2008,22(9):20-22.
被引量:1
3
王会强,郝琳琳,姚爱科.
河北省就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中国市场,2008(52):174-175.
4
王会强,姚爱科,郝琳琳.
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分析[J]
.商业时代,2009(19):122-123.
被引量:1
5
王锋.
充分就业: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J]
.社会工作,2007(6):46-49.
1
凌岩.
上海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六个“怎么办”[J]
.财经研究,1987,13(11):42-46.
2
6、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问题[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2,5(5).
3
汪明广.
科技发展与就业之间的矛盾与解决办法[J]
.中国科技博览,2012(2):263-264.
4
郑伟.
论农机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
.河北农机,2008(2):16-17.
被引量:1
5
金娇雯.
现代生活离不了添加剂[J]
.办公室业务,2011(6):63-63.
6
韩培花.
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力影响因素的三种论述[J]
.生产力研究,2007(23):54-55.
被引量:4
7
刘锡荣.
从深化农村改革入手[J]
.中国人大,2009(2):9-9.
8
仲呈祥:不忘初心方能勇攀“高峰”[J]
.红旗文稿,2016(16).
9
张新佳.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J]
.国画家,2010(6):67-68.
10
推进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发展[J]
.武汉宣传,2016(12):50-51.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