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科技》
2003年第8期44-47,共4页
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4
-
1杨小进.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资源优化配置分析[J].文教资料,2008(24):129-131. 被引量:5
-
2郭晓川.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评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8(3):25-29. 被引量:19
-
3林学军.美国硅谷的研究模式和中国创新战略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64-68. 被引量:5
-
4杨雁.美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学研合作[J].宜宾学院学报,2008,8(9):71-73. 被引量:1
-
5李海超,齐中英.美国硅谷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9(6):82-83. 被引量:12
-
6金辉.解读美国硅谷地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46-49. 被引量:23
-
7刘健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靠制度防范风险[J].中国投资(中英文),2009(9):97-99. 被引量:8
-
8郭德侠.中美英三国政府资助大学科研方式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47-54. 被引量:21
-
9许惠英.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多项保障措施[J].中国科技产业,2010(10):72-75. 被引量:10
-
10李雁梅,吴殿廷,曾刚.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扩散特征与发展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3):25-28. 被引量:5
-
1“高科技成都”赴美培训收获丰[J].专家工作通讯,2003(12):21-22.
-
2黄威.走出去,到硅谷设联络处![J].科技信息(山东),2001,0(10):19-21.
-
3王兴.2002年度美国硅谷高科技行业发展态势[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8(8):44-45. 被引量:1
-
4鲁风.反思海外引才计划[J].小康,2009(6):8-8.
-
5刘梦,刘景阳,刘凤.硅谷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9):159-160.
-
6董志刚.对美国硅谷的考察与思考[J].内蒙古工作,2002(11):50-51.
-
7王金湘.透析硅谷创新优势[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1):54-57. 被引量:1
-
8警惕新一轮网络泡沫[J].首席财务官,2011(6):12-12.
-
9余从凤.硅谷考察[J].重庆改革,2003(12):28-31.
-
10警惕新一轮网络泡沫[J].商业价值,2011(6):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