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22,共5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03
-
1赵杰.经济转型期财政支出规模变动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1999,13(3):78-80. 被引量:3
-
2曹延明.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7,29(4):53-56. 被引量:10
-
3周健.“刘易斯转折点”被推迟与“民工荒”[J].岭南学刊,2008(3):45-49. 被引量:11
-
4孟祥林.我国土地制度演变及其绩效创造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5-19. 被引量:15
-
5何景熙.不充分就业及其社会影响——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利用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9(2):34-50. 被引量:40
-
6李明欢.“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当代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J].社会学研究,1999(5):85-95. 被引量:62
-
7孟祥林.乌兰察布农业企业发展迟缓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人文地理,1999,14(4):63-67. 被引量:9
-
8托马斯.罗斯基,罗伯特.米德.关于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之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7(4):30-41. 被引量:39
-
9刘俊生.“七五”期间农村劳动力资源与需求展望[J].预测,1987,6(6):70-72. 被引量:1
-
10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79
引证文献19
-
1陈升民,徐超君.贵港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4,35(6):522-524. 被引量:4
-
2陶昕,胡明形.林区剩余劳动力的估计方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1):63-65. 被引量:3
-
3孟祥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28(5):45-48. 被引量:1
-
4孟祥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6):36-40. 被引量:4
-
5孟祥林.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1):15-17.
-
6孟祥林.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92-95.
-
7孟祥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7(4):36-40. 被引量:1
-
8茅力可,赵纹纹.农垦企业再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以湖北农垦企业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07(7):72-75. 被引量:1
-
9郭金兴.1996—2005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7(4):72-81. 被引量:33
-
10郭金兴.剩余劳动的理论发展、估算方法与中国经验[J].中国农村观察,2008(5):70-8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123
-
1于波.网络时代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旅游与摄影,2022(9):19-21.
-
2吴娜琳,张娣,李二玲,董万昱.旅游专业村农户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感知及参与决策研究——以河南省郭亮村、南坪村和水磨村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1):13-24.
-
3之恺.2007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169-176. 被引量:4
-
4李先玲,王彦.基于农民收入结构对比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区差异分析[J].商业时代,2012(22):12-14. 被引量:2
-
5郭金兴.中国经济增长30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2):1-25. 被引量:3
-
6贺彩银,陈开军.西部民族地区民营对外贸易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0):109-115.
-
7郑英隆.农民工市民化与创业激励[J].学术评论,2013(4):14-20. 被引量:2
-
8高振宇.中国农业政策转变评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1):66-69. 被引量:21
-
9陈薇,於忠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J].乡镇经济,2005,21(3):15-17. 被引量:7
-
10高承江.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难的症结及其突破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55-58. 被引量:1
-
1范小玉,且淑芬.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J].调研世界,2002(6):31-33. 被引量:1
-
2靳贤福.加快平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输转的对策[J].甘肃农业,2007(9):14-17.
-
3姜保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J].农业经济,2004(2):18-19. 被引量:7
-
4李晓玲.论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主要途径[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5(3):42-44.
-
5增氧机养鱼技术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87(4):37-38.
-
6代庆.浅谈农田水利的地位及其建设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1(4):352-352.
-
7专家指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J].农产品市场,2004(11):11-14.
-
8王勇军.从消费者剩余分析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管制和竞价上网的作用[J].电力技术经济,2001(2):20-22.
-
9姜保雨.新型工业化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乡镇企业,2004(4):11-13.
-
10宋健.关注农村劳动力[J].山东统计,2005(3):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