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评朱铁臻先生的《城市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7
出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92,共3页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参考文献5
-
1参见吕政.《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3月13日.
-
2鲜祖德主编.《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
3朱铁臻.《现代城市化研究》[M].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下同).第221页.
-
4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4--295页.
-
5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M].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44—51页.
共引文献12
-
1王秀玲.我国城镇化发展对策浅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65-67. 被引量:4
-
2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21(7):55-63. 被引量:161
-
3叶孟理,席成孝.马克思审视全球化的两个维度及其历史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4):34-38.
-
4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1):23-31. 被引量:67
-
5王元璋,杨丽艳.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方法论及其现实意蕴[J].江汉论坛,2008(4):15-18. 被引量:6
-
6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3):60-71. 被引量:277
-
7叶裕民,程子林.关于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2(3):40-45. 被引量:1
-
8李军,石涛.中国饥荒史研究方法刍议——以《1690-1990年间华北的饥荒:国家、市场与环境的退化》一书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4(4):98-105.
-
9刘琦,郭剑雄.妇女受教育水平与人口生产偏好转变: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5):47-53.
-
10武力.改革开放前后人力资源配置及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3(2):37-4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0
-
1史晓红,李志远.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治本之策[J].经济问题,2008(3):43-46. 被引量:12
-
2韩俊.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04(11):16-19. 被引量:16
-
3姚耀军.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J].中国农村观察,2005(2):2-8. 被引量:181
-
4陈彦光,周一星.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Northam曲线的修正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5,25(6):817-822. 被引量:102
-
5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7):116-125. 被引量:336
-
6张国,林善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
7张军,高远.官员任期、异地交流与经济增长——来自省级经验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7,42(11):91-103. 被引量:539
-
8秦待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充分发挥小城镇的作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3):96-99. 被引量:22
-
9沈凌,田国强.贫富差别、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需求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9,44(1):17-29. 被引量:120
-
10肖金成,史育龙,申兵,李忠,袁朱,欧阳慧.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发展研究,2009,26(7):4-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7
-
1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选择——以闽清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例[J].东南学术,2003(S1):159-165.
-
2朱云章,章瑞.刘易斯农村劳动力流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行政论坛,2004,11(5):84-86. 被引量:1
-
3陈金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的原因和基本对策初探——以福建省南靖县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107-109. 被引量:2
-
4文常明.论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1):14-16. 被引量:2
-
5文常明.关于农民增收的政治保障的几点思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72-75.
-
6成谢军.城市化的理性回归:人的城市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0):77-82. 被引量:3
-
7成谢军.特大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与弥补——以南京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4(9):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李渊.雄安新区“人民城市”建设探析[J].上海城市管理,2020,29(1):69-74. 被引量:3
-
2王学真,杨国强.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基于山东省淄博市城区的农民工状况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13-17. 被引量:1
-
3张宗坪.“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出现”证伪--“民工荒”假象分析[J].山东经济,2008,24(2):61-65. 被引量:43
-
4石磊,党斌.中国城市“类二元经济”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5):18-19.
-
5张霜杨.我国近20年来各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贸,2013(4):9-10. 被引量:2
-
6廖诗豪,刘智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我国城市化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252-253. 被引量:2
-
7潘凤,闫振坤.新型城市化中如何衡量“人的城市化”——阿玛蒂亚·森自由发展视角下的评价维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6-30. 被引量:1
-
8陈思含,梁兵.环境污染型工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铜陵市为例[J].四川环境,2016,35(5):117-121. 被引量:1
-
9李丹.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8(4):1-4. 被引量:3
-
1陈光庭.城市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创新力作——评朱铁臻新作《城市现代化研究》[J].经济前沿,2003(1):63-64.
-
2王洪禄.铁岭市绿色GDP核算研究[J].赤子,2012(19):190-190.
-
3陈为邦.城市规划应成为重要公共政策[J].城市,2005(2):3-6. 被引量:6
-
4王进,杨开红,常彦君.浅析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J].职业时空,2014,10(12):92-93.
-
5经济学家朱铁臻谈入世后的政府职能定位[J].重庆经济,2002(5):27-27.
-
6杲文川.北京不能无限扩张——北京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三人谈[J].报林,2005(11):18-21.
-
7杨丽.中小城市的发展与梦想[J].科技与企业,2006(9):8-12.
-
8曹莉.我国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0,8(8):5-6.
-
9孙妍,孙艳.我国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发展[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5-6. 被引量:4
-
10朱铁臻.朱铁臻:产业发展需要好的城市环境[J].科技与企业,2004(12):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