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民日报》地震评论的内容变化分析——以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3年芦山地震,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主体,随着观念与时代的变化,对地震等灾难事件的引导方式与角度也在发生改变。《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党报,在灾难发生后所发表的评论对引导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汶川地震后《,人民日报》共发16篇各类评论,在芦山地震后则又有8篇评论出现。
作者
周亚琼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40-41,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灾难事件
引导方式
新闻故事
新闻报道
理性色彩
媒介素养
救援者
形象塑造
后所
口号式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4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叶柳,杨击.
“胡润百富榜”媒体报道话语分析——富豪报道叙事框架的框架装置与推理装置(上)[J]
.新闻记者,2012(8):71-77.
被引量:7
2
韩素梅.
国家、民族空间与认同建构:《人民日报》玉树地震传播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1):51-59.
被引量:6
3
孙彩芹.
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J]
.国际新闻界,2010,32(9):18-24.
被引量:14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初琦,张晓宇.
试从新闻价值标准看新闻叙事框架的意识形态属性[J]
.东南传播,2007(4):39-40.
被引量:15
2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3-21.
被引量:1473
3
张克旭,臧海群,韩纲,何婕.
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从框架理论看电视报道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6(2):2-10.
被引量:66
4
贾国飚.
论新闻的框架研究[J]
.新闻爱好者,2006(02S):32-32.
被引量:18
5
潘天强.
论英雄主义——历史观中的光环和阴影[J]
.人文杂志,2007(3):20-25.
被引量:47
6
陈阳.
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
.国际新闻界,2007,29(4):19-23.
被引量:197
7
臻月亮.《报纸媒体艾滋病报道研究--以框架建构理论的观点》,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9页.
8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史安彬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8页.
9
Entman, R.M., "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93, Vol.43, No.4.
10
Goffman., E., Framing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4, p.21.
共引文献
154
1
周亭,任佳倩,巩玉平,陈奇.
光影之外:亚非拉主流媒体报道框架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3-14.
2
喻国明,刘彧晗.
从信息竞争到认知竞争:策略性传播范式全新转型——基于元传播视角的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128-134.
被引量:10
3
杜青岳,韩自强.
核能的行业媒体呈现——基于风险-收益框架的分析(2000~2016)[J]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9(2):251-273.
4
张悦,魏晓红,吴辉.
框架理论视域下新闻报道对公众情绪的影响研究——以社会伦理报道为例[J]
.传媒论坛,2022,5(2):18-23.
被引量:3
5
刘东梅,郭婧怡.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形象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1):238-256.
6
吴楚越.
财经新闻中关于“国进民退”报道的框架分析[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6):80-81.
被引量:2
7
杨旭.
《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的新闻批评框架分析——以《黑哨的代价》和《黑哨内幕》为例[J]
.东南传播,2011(9):137-139.
8
杨旭.
论综艺节目主持人个性发展定位[J]
.今传媒,2011,19(11):112-113.
9
黄宏,徐慧.
《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框架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19(1):38-42.
10
苏林森.
工人群体的媒介形象与话语表达——基于《人民日报》和《华西都市报》工人报道的内容分析[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2):74-8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
1
韩业庭.
新媒介公信力提升[J]
.中国广播,2013(7):90-90.
被引量:1
2
周劲.
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J]
.新闻大学,2013(4):133-140.
被引量:23
3
刘梦霞.
浅析灾难报道对新闻现场直播记者的要求——以“芦山地震”新闻报道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3,0(20):220-22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洋.
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差异研究[J]
.新闻战线,2017,0(6X):49-50.
1
王亚东,钱玉娟.
冲锋在前新闻人——记本刊抗震记者郝立东[J]
.中国经济信息,2013(9):22-27.
2
赵永枝.
党报社会新闻应给人以理性思考[J]
.新闻爱好者,2000(11):10-12.
3
张志新.
经济新闻的理论性[J]
.记者摇篮,2001(3):27-27.
4
赵永枝.
强化党报社会新闻的理性色彩[J]
.新闻通讯,2002(1):11-13.
5
张志新.
加重经济新闻的理性色彩[J]
.新闻通讯,2000(10):38-39.
被引量:1
6
吴清泉.
灵感和新闻的关系[J]
.东南传播,2005,0(9):50-51.
7
聂北茵.
变与不变之间[J]
.青年记者,1994(4):9-11.
8
司马南.
中国人何以空前团结?[J]
.山东教育(小学刊),2008(6):1-1.
9
梁永春.
震中三记[J]
.办公室业务,2008(7):6-9.
10
危琼.
食品安全事故报道的趋势透视——理性色彩和多元化关照的回归[J]
.新闻世界,2010(10X):95-96.
被引量:4
青年记者
2013年 第12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