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农技推广》
2003年第4期54-54,共1页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同被引文献65
-
1张灵玲,姚凤銮,黄志鹏,吴光远,王庆森,徐金汉,关雄.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J].茶叶科学,2004,24(3):219-225. 被引量:3
-
2刘义珂,喻克让,熊晓妹,王跃龙.10%硫肟醚菊酯水乳剂防治茶树害虫药效报告[J].湖南农业科学,2004(6):43-44. 被引量:3
-
3肖强,殷坤山,唐美君,金伟东.茶毛虫病毒制剂大面积防治示范效果[J].中国茶叶,2004,26(6):19-20. 被引量:3
-
4陈银方,蓝建军,徐春艳.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实践和操作规范[J].中国茶叶,2004,26(6):22-24. 被引量:7
-
5肖润林,侯柏华,盛良学,杨西强,汤宇.茶毛虫发生规律及性诱剂防治效果研究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05(1):54-55. 被引量:12
-
6姚渭,路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茶园自然条件下稳定性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3(3):189-192. 被引量:2
-
7刘际建.Bt乳剂、氰戊菊酯防治茶毛虫试验[J].农药,1994,33(1):22-23. 被引量:13
-
8汪海洋,何刘.霍山县茶树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5(5):14-14. 被引量:1
-
9曾明森.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初报[J].茶叶科学技术,1995(3):35-37. 被引量:8
-
10徐健,肖强,刘琴,唐美君,殷向东,殷坤山,张爱琴,祝树德.茶尺蠖病毒Bt生物农药尺蠖清的研制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5,33(6):56-5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4
-
1王常平,游兰韶,康听东,刘金胜.我国茶毛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05,32(1):24-26. 被引量:4
-
2吴保锋,刘学彦.信阳茶区茶黄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559-5560. 被引量:2
-
3刘琴,徐健,唐美君,祁建杭,施建德,马谈斌.苏云金杆菌与EpNPV混用对茶毛虫的增效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0,38(5):165-167. 被引量:4
-
4毛加梅,汪云刚,唐一春,刘德和,冉隆珣,玉香甩.我国茶毛虫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7-160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黄安平,刘姝娟.无公害茶叶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茶叶通讯,2007,34(3):21-23. 被引量:2
-
2张家侠,黄建琴,罗仲兴,吴琼.我国茶毛虫无公害防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2):25-28. 被引量:2
-
3张明生,陈丽娜,余正文.15%茚虫威乳油对茶毛虫防治效果初报[J].农业灾害研究,2012,2(3):49-51. 被引量:4
-
4刘元兵,陈茂娟,罗飞飞,王滨.茶毛虫生态学特性及室内饲养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5):686-691. 被引量:3
-
5杨琼,周宇,韩光杰,方继朝.两种甜菜夜蛾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成分初步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6):1267-1271. 被引量:8
-
6陈立坤,张永安,王玉珠,曲良建,张志林,严善春.Bt和LdNPV混用对舞毒蛾幼虫毒杀效果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3):36-39. 被引量:5
-
7李超峰.不同添加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8,8(2):103-111. 被引量:2
-
8肖蕾,李夕英,包强,刘箐,王沅江,谭济才.湖南省茶树害虫天敌寄生蜂记述[J].茶叶通讯,2019,46(3):307-312. 被引量:2
-
9张倪铭,陈李林,倪德芳,李文凯,童应华.一株茶毒蛾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3(1):22-28. 被引量:1
-
10沈云树.重庆市城口县2002年茶毛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3,16(2):3-5. 被引量:2
-
1王强,王先荣,张开.有机茶的生产管理与加工技术[J].农技服务,2008,25(8). 被引量:5
-
2张羽,张水平.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湖北植保,2009(3):26-27. 被引量:2
-
3孟建朝,葛朝红,师树新,韩拴海,张周.如何选购优质高产棉种[J].现代农村科技,2010(5):48-48.
-
4杨联伟.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果树),2005(4):21-22.
-
5聂晓平,雷良辉,贺贻珍.无公害茶叶生产的病虫防治[J].江西植保,2005,28(2):79-79. 被引量:1
-
6朱远贵,王福仲.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8X):169-169. 被引量:1
-
7程云波.浅谈有机肥料滑坡的原因及对策(二)[J].农村科学实验,2002(6):22-22.
-
8唐慧敏,秦伟,宋甫林,黄争鸣,王芳.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成分分析及在有机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5):115-117. 被引量:2
-
9卢振辉.中国有机茶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J].蚕桑茶叶通讯,2000(4):22-26. 被引量:3
-
10我国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茶叶,2003,25(4):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