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7-17,共1页
Rural Economy
同被引文献77
-
1李松玉.制度权威与社会交往[J].理论学刊,2005(2):30-33. 被引量:8
-
2付标,祝桂兰,康鸳鸯,葛利玲.河南省“空心村”治理与农村环境建设[J].生态经济,2004,20(12):50-52. 被引量:19
-
3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3):257-262. 被引量:208
-
4王海兰.农村“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2005(9):21-22. 被引量:84
-
5王亚维.“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0):38-39. 被引量:10
-
6郭松山,杨西潭.“空心村”整治应注意把握几个问题[J].河南国土资源,2006(1):23-24. 被引量:7
-
7郑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11-15. 被引量:97
-
8练洪洋.“空心化”:新农村建设的一块“短板”[J].新西部,2006(4):56-56. 被引量:2
-
9钟勇.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问题探讨[J].桂海论丛,2006,22(4):19-21. 被引量:24
-
10童荣萍.“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J].农业经济,2006(10):25-26.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10
-
1邓宗兵,王钊.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治理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7(5):17-19. 被引量:5
-
2刘洪彪,甘辉.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整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5):586-588. 被引量:32
-
3马文起.农村劳动力对农村稳定的负面影响及抑制措施[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2,32(2):117-119. 被引量:2
-
4黄青燕.从土地流转角度看宿州市空心村的治理[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4):29-32.
-
5王伟勤.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风险及其治理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5):69-75. 被引量:17
-
6林杭锋.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自治:困境与对策[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8(3):72-74.
-
7胡秀媚,冯健.欠发达生态敏感区空心村整治规划体系构建——以宁夏西吉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2):91-99. 被引量:8
-
8蒋慧云,王兴山.浅析旅游业对农村“空心化”缓解效应的机理[J].中国商论,2017,0(25):54-55. 被引量:6
-
9王雪,张士胜,霍家佳.安徽省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适应性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3.
-
10方印.中国西部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基于贵州省瓮安县的部分观察与拓展思考[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3(2):1-28.
二级引证文献68
-
1焦林申,张敏.收缩乡村的空废成因与精明收缩规划策略——基于豫东典型乡村的田野调查[J].经济地理,2021(4):221-232. 被引量:28
-
2岳永兵,王延强,官静.基于城市经营理念的“空心村”改造模式探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4):32-35. 被引量:2
-
3张志胜.土地流转视阈下的“空心村”治理[J].长白学刊,2009(2):66-70. 被引量:13
-
4秦振霞,杨明金,宋松.“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9(3):96-99. 被引量:33
-
5黄岩.新农村建设中的空心村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2):61-62. 被引量:7
-
6陈玉福,孙虎,刘彦随.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J].地理学报,2010,65(6):727-735. 被引量:249
-
7张济,朱晓华,刘彦随,李亚云.基于0.25m分辨率影像的村庄用地潜力调查——以山东省巨野县12个村庄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10):1717-1721. 被引量:15
-
8张汉飞,石霞.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及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12):89-92. 被引量:24
-
9张晖,刘林,左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空心村”的治理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599-5601. 被引量:6
-
10邵书峰.农户住房选择与乡村空间布局演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4):20-23. 被引量:2
-
1刘振伟.村级组织建设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1988(1):37-40.
-
2黄福江,高志刚.美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实践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5(12):63-67. 被引量:3
-
3崔艺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特区经济,2008(9):160-162. 被引量:8
-
4人民银行沽源县支行课题组,胡子中,徐文龙,李智星.沽源县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J].河北金融,2016(1):49-51.
-
5毛运鸿,王志刚,张长江.湖南怀化“五大体系”绘新图[J].农村工作通讯,2012(17):50-51.
-
6吕宏,李安良,周健.一个上访村的变迁——东海县郑庄村实行村民自治的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2000(4):36-37.
-
7郝宇青.论当前我国农村的稳定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02(5):76-78. 被引量:5
-
8詹学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文化障碍分析[J].特区经济,2006(9):146-149.
-
9李太平.建立村级财政收入体系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J].决策探索,2009(16):90-91.
-
10樊洪业.《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9—1927)[J].科学,2005,57(2):38-4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