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6-18,共3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共引文献22
-
1冉乃彦.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联系的中间环节[J].现代教育论丛,2007(10):13-18. 被引量:4
-
2李军.追寻人的价值: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哲学反思[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68-70. 被引量:6
-
3张斌,唐汉卫.简评“唯科学主义”对当前教育研究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1999(10):15-17. 被引量:6
-
4冯永刚,张茂聪.哲学是课程研究与发展的基础——再论课程与哲学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6):82-86. 被引量:6
-
5庄佳骝.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哲学依据[J].教育导刊(上半月),1997,0(11):3-5.
-
6李军.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当代转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39-41.
-
7满忠坤,李慧慧.论教育研究的科学性[J].教育学术月刊,2011(2):8-11. 被引量:6
-
8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22-125. 被引量:39
-
9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精英教育[J].新视野,2011(5):68-70. 被引量:6
-
10杨惠.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3):100-101.
同被引文献10
-
1刘少英,田祖国,吴永海,陆晨.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152-154. 被引量:83
-
2马和民.教育理论构造的两种理想模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5):118-122. 被引量:5
-
3王洪才.论教育研究的特性[J].教育学报,2005,1(6):28-33. 被引量:10
-
4陈桂生.略论“教育研究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4):17-18. 被引量:19
-
5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27. 被引量:39
-
6赵应生.方法危机与教育的学科定位[J].湖北社会科学,2007(1):170-172. 被引量:3
-
7王雁,周海玲.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有限性的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88-90. 被引量:1
-
8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9邢晓辉,耿景海,何美蓉.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86-488. 被引量:16
-
10丁学芳,周燕.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变——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的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2):22-27.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进.人工智能如何使教育研究走向科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06-117. 被引量:6
-
2钟秉林,赵应生,洪煜.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国外期刊高等教育研究论文量化分析[J].教育研究,2010,31(1):29-38. 被引量:36
-
3杨其勇,么加利.当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前提性质疑[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4):48-52.
-
4辛治洋.回归道德教育的“集体主义”原则[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3):78-86. 被引量:3
-
5辛慧丽,萧成勇.传统道德批判继承原则与方法论的历史演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6):51-55.
-
1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J].四川自考(文科版),2002(10):55-55.
-
2刘宝存,张永军.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2):25-29. 被引量:5
-
3王瑞锋.课堂观察——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09(31):13-13.
-
4关永红.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3):59-61. 被引量:2
-
5谢国忠.研究性学习: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0):78-80.
-
6王小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2):45-45.
-
7杨伟玉.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64-64.
-
8刘焕云,陈芳兰.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思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57-58. 被引量:1
-
9郭兰.四本教育研究方法著作之比较述略[J].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2):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