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思想品德课信仰教育渗透性路径原则和要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思想品德课程是塑造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中学生形成和践行科学信仰的重要载体。"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依托,体现主体对客体的信服和敬仰,并以之为主体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导。科学的信仰能促使人不畏艰险、乐观向上、昂扬拼搏,锐意进取。"[1]中学生因自身年龄、社会阅历,以及开放式社会环境的影响。
作者 陆水宝
出处 《群文天地》 2012年第A12期204-204,共1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0.
  • 2列宁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2.
  • 3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0.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3.
  • 6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 7列宁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23.
  • 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756.
  • 9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 10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4页.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