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1997年第2期35-40,共6页
World Sci-Tech R&D
二级参考文献31
-
1肖纪美.简易材料论──事物观与方法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17(4):303-314. 被引量:10
-
2肖纪美.类比与交叉——创造性思维和高效的学习·表述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17(6):9-14. 被引量:12
-
3肖纪美,稀有金属,1993年,17卷,6期,1页
-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1993年
-
5金岳霖,形式逻辑,1993年
-
6肖纪美,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第3版),1992年
-
7肖纪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1990年
-
8肖纪美,应力作用下的金属腐蚀,1990年
-
9肖纪美,合金相与相变,1987年
-
10肖纪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1986年
共引文献19
-
1肖纪美.融合论——“和如羮焉”[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22(5):627-629. 被引量:1
-
2肖纪美.类比与交叉——创造性思维和高效的学习·表述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17(6):9-14. 被引量:12
-
3肖纪美.学习与创新[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24(5):637-641. 被引量:4
-
4肖纪美.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类型与选题——运用类比与交叉法的体会[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2):36-39. 被引量:5
-
5肖纪美.智能材料的来龙去脉[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3):120-125. 被引量:12
-
6肖纪美.人文素质教育——材料教育工作者的管窥[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5):21-25. 被引量:1
-
7肖纪美,万发荣.环境·材料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对材料问题的思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6):25-31. 被引量:7
-
8肖纪美.创新论[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25(1):1-4. 被引量:2
-
9萧纪美.环境与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15(2):1-9. 被引量:13
-
10肖纪美.《“学习学”初悟》提纲[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7(1):1-8.
同被引文献15
-
1肖纪美.简易材料论──事物观与方法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17(4):303-314. 被引量:10
-
2肖纪美.类比与交叉——创造性思维和高效的学习·表述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17(6):9-14. 被引量:12
-
3肖纪美.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类型与选题——运用类比与交叉法的体会[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2):36-39. 被引量:5
-
4肖纪美.人文素质教育——材料教育工作者的管窥[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5):21-25. 被引量:1
-
5肖纪美,万发荣.环境·材料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对材料问题的思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18(6):25-31. 被引量:7
-
6肖纪美.庆贺香港回归祖国[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03).
-
7肖纪美.对联二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Z1).
-
8肖纪美.腐蚀广论九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01).
-
9肖纪美.试从生产力结构 论科学兴国的知与行[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05).
-
10肖纪美.材料学工作者学习宏观事物的思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04).
二级引证文献9
-
1肖纪美.融合论——“和如羮焉”[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22(5):627-629. 被引量:1
-
2邱海源.物理化学中特有的学习方法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06,23(4):91-93. 被引量:5
-
3肖纪美.学习与创新[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24(5):637-641. 被引量:4
-
4肖纪美.《“学习学”初悟》提纲[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7(1):1-8.
-
5张长喜,杨丁熬,薛学良.材料学方法论在微粉增强原位耐火材料科技创新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6(12):7-8.
-
6肖纪美.宏观材料学的结构——技术科学分支的思考[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3(1):1-14. 被引量:2
-
7肖纪美.问题分析方法[J].机械工程材料,2001,25(7):1-6. 被引量:3
-
8肖纪美.“三”与“二”——丰富多彩与多变创新[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20(1):1-4. 被引量:1
-
9肖纪美.简论“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1(3):313-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