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前进》
2003年第3期41-42,共2页
同被引文献12
-
1赵农华.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9(2):51-53. 被引量:27
-
2韩颖,周黎明.今后十年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3):40-43. 被引量:10
-
3赵建国.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J].改革,2002(1):36-39. 被引量:43
-
4李竹宁.上海旅游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上海商业,2002(12):27-29. 被引量:9
-
5汪宇明.旅游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战略思考[J].经济地理,2003,23(3):401-404. 被引量:21
-
6徐松峦,甄大春,刘元海,王洪.吉林省服务业就业潜力测算[J].社会科学战线,2003(3):57-60. 被引量:2
-
7邹秀英.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对策[J].经济师,2003(12):127-128. 被引量:6
-
8石培华.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2003,18(6):45-51. 被引量:107
-
9孙天厌,侯仁民.“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分析与预测[J].经济经纬,2004,21(1):139-141. 被引量:6
-
10冯学钢,唐立国.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3,19(10):66-6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
-
1何华鸾.论高铁时代厦门公路、铁路、航空客运如何博弈[J].中国电子商务,2013(2):52-53.
-
2朱嘉豪.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8):121-122.
-
3李亚东,李雪梅,王世通.铁道部改制、高速铁路开通提高了铁路行业的技术效率吗?[J].经济体制改革,2018,0(4):179-186.
-
4李倩.国内高铁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市场论坛,2020(10):26-32. 被引量:1
-
5冷晨晨,宋晓杰.铁路枢纽经济区规划与开发研究--以南京北站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1(5):20-24. 被引量:1
-
6杨懿,汪洋周颖,赵子晨.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43(2):67-75. 被引量:12
-
1肖建明,饶军,王英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就业[J].四川物价,2003(2):26-27.
-
2吴淑元,刘英.论极品带动战略对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作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64-66. 被引量:2
-
3陈明华.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J].中国合作经济,2004(6):40-41.
-
4张辉.浅谈思想政治工作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新措施[J].中国培训,2017(2):209-209. 被引量:3
-
5王丽.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产业进行转型的探讨——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当代旅游(中旬刊),2013(10):9-12. 被引量:3
-
6三大模式引领北海从房地产泡沫中走出[J].领导决策信息,2003,0(32):16-16.
-
7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J].安徽政报,2001(14):28-31.
-
8杨火清,黄朝文.发展旅游产业 增加就业渠道——关于大邑县发展旅游增加就业的调查和思考[J].市场与发展,2002(11):49-50.
-
9刘安东.耕耘之后是收获[J].中国邮政,2005(1):4-5.
-
10云春生.2014年士默转左旗政府工作回顾[J].呼和浩特经济,2014,0(4):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