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45
-
1李仁武.制度伦理与社会道德进步[J].探求,2002(4):35-38. 被引量:4
-
2宋洁.广告文本文化乱码高解像[J].作家,2010(12):172-173.
-
3谷远勇,李振山.从制度伦理视界看制度与伦理的一致性[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S2):15-17. 被引量:3
-
4黄成华,左伟.制度伦理是以德治国的实践基础[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5):77-79. 被引量:1
-
5张惠琴.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及其调适[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18-22. 被引量:6
-
6薛飞.“经济人”的德行选择与道德制度建设[J].长白学刊,2001(1):32-34. 被引量:7
-
7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0(12):10-13. 被引量:22
-
8张瑞芳.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途径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1):41-44. 被引量:3
-
9黄成华,黄钢.制度伦理的意义考察[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81-83. 被引量:13
-
10许小主.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伦理建构的途径[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27(5):33-37.
同被引文献17
-
1张立波.“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1997(2):61-62. 被引量:2
-
2邹凤珍.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J].发展论坛,2002(1):10-12. 被引量:1
-
3赫鸿雁,孙智捷.新世纪道德建设的新思路[J].行政论坛,2002,9(3):53-54. 被引量:1
-
4章海山.21世纪道德建设的创新思路[J].哲学动态,2001(4):12-14. 被引量:5
-
5[英]边沁(Jeremy Bentham) 著,时殷弘.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0.
-
6崔永东著.道德与中西法治[M]. 人民出版社, 2002
-
7王培峰.道德教育不能法律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2):23-23. 被引量:2
-
8徐李华,项国雄.网络暴力行为及伦理道德建设[J].新闻爱好者,2009(4):40-41. 被引量:3
-
9张懿.论在网络中违反法律和违反道德的界定[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6):37-39. 被引量:1
-
10杨庆怡.网络暴力状况浅析[J].新闻传播,2012(6):91-9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
1赫鸿雁,孙智捷.新世纪道德建设的新思路[J].行政论坛,2002,9(3):53-54. 被引量:1
-
2陈荣明.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德育素质路径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101-102. 被引量:2
-
3金佳,宋晨洋,韩凯超,苑春宇.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101-105. 被引量:9
-
4景熹.新媒体时代的传媒软暴力及破解策略[J].青年记者,2017(6):41-42.
-
5苏珍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17(35):58-59.
-
6沈跃龙.大学生网络暴力问题的心理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6):234-235. 被引量:5
-
1陈秀萍.试论道德法律化[J].当代法学,2001,15(3):4-7. 被引量:7
-
2干理.论道德法律化必要性及限度[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8(4):36-38.
-
3薛传会.道德法律化的重新审视及其对我国见义勇为立法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8(9):107-109. 被引量:1
-
4朱长根,谭英.论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法制与社会,2007(5):801-802. 被引量:2
-
5朱长根,谭英.论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法制与社会,2007(6):791-792.
-
6万雪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好“四个结合”[J].杭州,2016(13):20-21.
-
7刘大胜.双重组织生活会急需改进[J].党建文汇(下半月),2001(4):14-14.
-
8徐凤全.不作为犯罪的界定及其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1):285-286.
-
9韩忠伟.见义勇为行为的立法思考[J].发展,2007(12):146-147.
-
10刘最跃.论中国古代的“道德法律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