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线谱、简谱的产生、发展及向中国的传入
被引量:
6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taff and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and Their Spreading out into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我们今天的音乐生活中所使用的乐谱有两种——五线谱与简谱。这两种记谱方式都是从外国传入的。这两种记谱方式在国外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经一定的方式传入中国以后,又有一定的发展。现在五线谱与简谱分别在我国的专业音乐领域与普及性的大众音乐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
齐易
赵剑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秦皇岛广播电台
出处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7-28,共2页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关键词
五线谱
简谱
发展
音乐文化
大众音乐
记谱方式
分类号
J613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1
卞祖善.
五线谱与固定唱名法及其它[J]
.人民音乐(评论),2005(1):52-54.
被引量:13
2
杜亚雄.
首调唱名法和简谱[J]
.人民音乐(评论),2005(10):48-49.
被引量:15
3
刘素芳.
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固定唱名法、首调唱名法的运用[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7(4):92-93.
被引量:5
4
王照乾.
为而不恃 功成弗居——评李重光的《音乐理论基础》[J]
.人民音乐,2007(8):68-70.
被引量:2
5
李宁.
近代关于两种唱名法的研究[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26(1):169-171.
被引量:4
6
吴艳玲.
清初宫廷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J]
.湖北社会科学,2008(5):112-114.
被引量:3
7
张炜.
“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比较与训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3):105-107.
被引量:12
8
陆晓燕.
简谱、五线谱漫谈[J]
.艺术教育,2009(7):16-17.
被引量:3
9
余三乐.
记葡萄牙耶稣会士徐日升[J]
.北京社会科学,2009(4):90-94.
被引量:3
10
陈艳秋,李岩.
李叔同、曾志忞乐歌思想之异同--从《申报》刊发《论学校音乐之关系》说起[J]
.音乐研究,2020(2):98-10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刘宁,吴跃华.
对普通音乐教育中乐谱问题的两点思考[J]
.文教资料,2006(25):169-170.
被引量:1
2
李斌杰.
音乐专业固定与首调唱名法利弊[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9):215-216.
3
李斌杰,李欣.
五线谱的产生 传入中国与发展[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5):213-214.
被引量:1
4
安祉怡.
五线谱在民乐普及中的优势[J]
.艺术家,2021(4):102-103.
5
韩健,焦佳欣.
新时代国民音乐素养需要再提升——浅谈五线谱普及的必要性[J]
.当代音乐,2022(12):196-198.
6
杨林舒.
从《昨非录》看李叔同音乐观之嬗变及其乐教思想[J]
.歌海,2023(2):63-7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马爱红.
李斯特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什么——电影《李斯特狂想曲》观后[J]
.电影文学,2008(22):163-164.
2
王雪松.
声乐教学活动在声乐文化传播中的“模式”探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5):155-160.
被引量:2
1
张九.
关于高腔的圈腔谱式[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3):46-49.
被引量:2
2
王余雷.
浅析京剧西皮原板音乐结构与创作技巧[J]
.魅力中国,2010(3):356-356.
3
张玉红.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J]
.戏剧之家,2016(10):97-97.
被引量:1
4
雷嘉彦.
手风琴现当代作品记谱与演奏之探究[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9(1):25-29.
5
李传兴.
试论C调记谱法在中国民族器乐中的运用——以教学与演奏实践为中心[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112-115.
被引量:5
6
李冀平.
南音礼赞[J]
.中国政协,2016(8):79-79.
7
王星南.
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及其形成[J]
.艺术百家,2007,23(A02):139-140.
被引量:6
8
志兵.
中国古琴艺术漫议——贺古琴艺术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J]
.剧影月报,2004(1):14-15.
9
刘媛媛.
基于记谱方式探析唐朝琵琶艺术的发展与繁荣[J]
.艺术科技,2015,28(9).
被引量:1
10
刘新艺.
历史传承与当下演变——论华阴老腔的演唱方式[J]
.歌唱艺术,2017,0(2):21-26.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