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育秧方式对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
5
Studies of seedling-raising method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composition of late hybrid ri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2年,以杂交晚稻金优207为供试品种,进行了旱地育秧、盘育抛秧、两段育秧和湿润育秧的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4种育秧方式下杂交晚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苗情观察调查。结果表明:与湿润育秧比较,旱地育秧、盘育抛秧、两段育秧的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白根多,干物质含量高;营养生长势旺盛,返青快,分蘖发生早而多;生育进程提早,全生育期缩短;综合经济性状好,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籽壮产量高。
作者
谢时红
李弘明
罗恢林
机构地区
湖南省武冈市农业局
出处
《作物研究》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Crop Research
关键词
育秧方式
杂交晚稻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影响因素
分类号
S511.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1
唐秋澄.
早稻软盘旱育抛秧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1997,11(4):8-10.
被引量:2
2
江立庚,徐建云,韦善清,何礼健,林鉴钊.
杂交早稻旱育秧苗分蘖特性研究[J]
.作物研究,1997,11(2):7-10.
被引量:2
3
肖祥足.
几种早稻育秧方式生育特性初探[J]
.作物研究,1998,12(2):21-22.
被引量:1
4
舒阳春 李国安 刘炳炎 等.晚稻旱育抛寄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98,:17-18.
5
方继球,谢新良.
连作晚稻抛秧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研究[J]
.作物研究,2000,14(4):9-1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谢新良 方继球 路淮令等.连作晚稻盘育抛栽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水稻旱育秧抛秧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论文集)[J].湖南农业科学,1998,:31-34.
2
江立庚,王维金,徐竹生.籼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与产量演变规律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06).
3
蔡仲锡,朱今哲,李东元.水稻旱育大、中苗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5(02).
4
洪晓富,蒋彭炎,叶定池,卓贵德,秦忠耀,张如堂,胡建刚,金龙光,周卢泽.
连作晚稻抛秧若干生产问题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1998,39(6):251-254.
被引量:9
5
禹盛苗,许德海.
双优双抛晚稻及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江西农业科技,1999(5):7-9.
被引量:1
6
彭春瑞,解美珍,谢江,刘海芳,周小明.
水稻翻秋抛栽高产技术[J]
.江西农业科技,1999(6):6-7.
被引量:1
7
杨德光,李国荣,刘承柳.
不同移栽叶龄对杂交早稻分蘖成穗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1992(2):1-3.
被引量:2
8
曾宪平.
宁夏水稻栽培品种的演变规律及高产育种途径[J]
.西北农业学报,1992,1(3):3-1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
1
杨福孙,潘晓华,孙爱花.
不同育秧方式对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714-718.
被引量:5
2
张桂莲,杜娟,刘国华,陈立云.
不同育秧方式对陆两优996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2):123-126.
被引量:11
3
刘跃良,周湘成,何小芳,严梦来.
抛秧再生稻的特点及栽培技术研究[J]
.作物研究,1999,13(1):5-8.
被引量:1
4
陆立萍,李维.
水稻旱育秧田和抛栽田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65-165.
同被引文献
30
1
杨福孙,潘晓华,孙爱花.
不同育秧方式对二季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714-718.
被引量:5
2
张国良,周青,韩国路,王其传,吴秀琴.
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1):19-20.
被引量:78
3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被引量:508
4
袁菊红,屠乃美,张桂莲.
水陆稻在水田和旱地栽培的性状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1-6.
被引量:7
5
章清杞,陈健勇,张书标,黄荣华,李毓,杨仁崔.
巨胚稻胚重与糙米粒形的关系[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1):1-5.
被引量:18
6
陈立云,唐文邦,刘国华,邓化冰,陈势,雷东阳,张桂莲.
高产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陆两优996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6,21(2):24-26.
被引量:35
7
叶正龙,吴维聪.
不同育秧方式对单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33(B12):244-245.
被引量:12
8
朱新华,刘建平.
水稻旱育抛秧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J]
.当代农业,1996(1):4-6.
被引量:2
9
章清杞,张书标,黄荣华,杨仁崔.
巨胚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7,33(6):1034-1037.
被引量:13
10
郑同松,王吉明,鲁长贵.
不同育秧方式对早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83-18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张桂莲,杜娟,刘国华,陈立云.
不同育秧方式对陆两优996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2):123-126.
被引量:11
2
胡志琴,戴红燕,彭汉涛.
不同育秧方式对粳型巨胚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28-31.
被引量:4
3
吴少宏.
育秧方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85-85.
被引量:3
4
辛淑荣,杨正涛,荐世春,郑东峰,边文范,张昌爱.
水稻旱栽钵苗移栽适宜条件研究初报[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2):64-67.
5
Shurong XIN,Xiuying YU,Zhengtao YANG,Shichun JIAN,Dongfeng ZHENG,Wenfan BIAN,Hongtao SHAN,Chang ai ZHANG.
Preliminary Study on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Dry-cultivated Rice Seedling Planting[J]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18,7(5):23-2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胡志琴,戴红燕,彭汉涛.
不同育秧方式对粳型巨胚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28-31.
被引量:4
2
张小平,吴小京,易镇邪,屠乃美,张阳.
栽培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0,24(1):12-15.
被引量:6
3
张荣萍,戴红燕,蔡光泽.
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04-3205.
被引量:1
4
戴红燕,张荣萍,华劲松,蔡光泽.
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179-183.
被引量:4
5
陈平平,张小平,吴小京,易镇邪,屠乃美.
氮肥运筹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238-242.
被引量:16
6
戴红燕.
水分胁迫对粳型巨胚稻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85-90.
被引量:2
7
陈健晓,林朝上,胡春花,符研.
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34-37.
被引量:6
8
鲁耀雄,崔新卫,罗赫荣,刘琼,戴健华,彭福元.
有机废弃物作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703-1707.
被引量:22
9
陈小荣,孙嘉,肖自京,钟蕾,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贺浩华.
双季杂交早稻秧苗素质对产量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9):1298-1304.
被引量:6
10
鲁耀雄,范海珊,崔新卫,龙世平,彭福元.
有机废渣基质对工厂化育秧效果的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2):61-63.
被引量:5
1
方振旦,范正旺.
两优培九盘育抛秧制种技术[J]
.种子科技,2002,20(3):162-163.
2
李庆周,董文平.
水稻盘育抛秧栽植技术[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28(4):95-96.
3
赵立武,文志平.
早稻盘育抛秧育秧技术[J]
.湖南农业,1994(1):6-6.
4
董锐,李晓春,鹿智江.
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规范[J]
.中国农学通报,1999,15(3):88-88.
5
管恩相,谭旭生,黎小平,姜守全,曾跃华,刘洪.
秀水09盘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4(6):63-64.
被引量:1
6
叶桃林,杨光立,李光林,汤文光,易凤银.
盘育抛秧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配套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1994(2):16-17.
被引量:1
7
吴炎焕,陈立云.
培两优288盘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1998,12(4):39-40.
8
杜一新.
景宁县美洲斑潜蝇发生为害减轻原因分析[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8):41-41.
被引量:1
9
孙玉琴,陈中坚,李一果,王朝梁,崔秀明.
三七的植株性状差异观察[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C00):16-17.
被引量:17
10
孙开照,罗嗣金,方甜.
宁国市2006年水稻新品种抗病性试验报告[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2).
作物研究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