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贵州山区玉米地方种质的改良创新对策及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
7
The countermeasures of germplasm improvement for corn in Guizhou hilly areas and the ways of using see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优良基因的载体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限制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首要问题 ;切实保护现有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努力推进地方种质改良创新是当前育种工作的一个重点。全面系统地改良创新地方种质是走出种质资源贫乏状态的出路之一 ,是实现玉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地方种质改良创新的情况等问题 ,对其改良创新的对策及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作者
彭忠华
顾金春
戴保威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玉米研究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1,共3页
Seed
关键词
贵州山区
玉米
地方品种
种质资源
品种改良
创新对策
开发利用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3
参考文献
2
1
彭忠华,戴保威,顾金春.
山区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J]
.玉米科学,2001,9(3):89-92.
被引量:8
2
彭忠华,戴保威,顾金春.
贵州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育种目标及杂种优势组配模式探讨[J]
.种子,2003,22(2):65-67.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吴盛黎,戴保威.
贵州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J]
.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2):10-20.
被引量:7
2
金之庆,葛道阔,郑喜莲,陈华.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J]
.作物学报,1996,22(5):513-524.
被引量:115
3
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1-8.
4
王懿波.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研究[M].中国农业科学院,1997..
5
高之仁编.数量遗传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6
沈亨理.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59-81.
7
刘新芝,彭泽斌,傅骏骅,李连城,黄长玲.
RAPD在玉米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3):44-51.
被引量:166
8
陆卫平,陈国平,郭景伦,王忠孝,饶春富.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7,23(6):727-733.
被引量:105
9
戴景瑞.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前景及对策[J]
.作物杂志,1998(5):6-11.
被引量:74
10
曹靖生,史桂荣,孙玉林.
利用总配合力效应值确定玉米种质优势类群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0,16(2):1-4.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7
1
余忠刚.
贵州省玉米生产现状、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农技服务,2007,24(2):114-114.
被引量:11
2
关琦,杨文鹏,王明春,赵致.
贵州主要玉米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08,28(2):6-9.
被引量:5
3
罗勇,刘远能,沈光琴,陈浪.
遵义杂交玉米利用与生产现状、潜力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
.种子,2008,27(8):90-92.
被引量:3
4
陈海军,孔庆彪,李金良,张崎峰.
浅析黑河地区玉米产业形式与发展对策[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1):47-48.
被引量:4
5
陈志兴,吕梅.
黔西南州玉米生产现状、潜力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
.农技服务,2011,28(4):569-570.
被引量:2
6
常建智,张同香,闫丽慧,赵树政,李保峰,路凡.
玉米新品种浚单29生态适应性分析[J]
.中国种业,2011(8):41-43.
被引量:2
7
孔令勇,刘世菊.
从国内育种新发展分析贵州育种策略的选择[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0):39-39.
8
雷光梅,聂秀竹,符榕.
乌蒙山地区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33-34.
9
王春梅,任洪,赵晓燕,沈建华,王竹,曹绍书.
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与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配合力[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6):2363-2368.
被引量:5
10
王春梅,任洪,沈建华,赵晓燕,曹绍书,王竹.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J]
.西南农业学报,2016,29(5):1018-102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8
1
伍少云,孙荣,奉有壁.
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品种及其子粒颜色多样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z1):14-16.
被引量:13
2
王启柏,宋建成,李常保,郭风法.
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选育玉米杂交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44-147.
被引量:11
3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P群种质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2):10-12.
被引量:41
4
周小辉,杨贤成,岳尧海,高智勇.
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4):35-38.
被引量:6
5
丁群星,谢友菊,戴景瑞,米景九,李太元,田颖川,乔利亚,莽克强,刘宝兰,王音,冯平章.
用子房注射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玉米的研究[J]
.中国科学(B辑),1993,23(7):707-713.
被引量:112
6
李高科,潘光堂.
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13(2):3-7.
被引量:48
7
王元东,陈绍江,邢锦丰,段民孝,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玉米P群自交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评价[J]
.玉米科学,2005,13(2):35-38.
被引量:8
8
陈彦惠,刘新芝,彭泽斌,张传贞,高素玲,陈秋元.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Ⅱ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和优势模式初探[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9(4):341-347.
被引量:51
9
柏光晓,任洪,兰仲模,王明春,沈建华.
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356-361.
被引量:10
10
周洪生,邓迎海,李竞雄.
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7,23(3):333-337.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7
1
潘敏娜,郑常祥.
CIMMYT优质蛋白玉米品比试验[J]
.杂粮作物,2004,24(4):189-191.
被引量:27
2
李建华,邓贵才,吴学忠,邓培延,申流柱,漆咏雪.
外来种质资源在毕节地区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5):90-91.
被引量:2
3
温春来.
王朝开拓、移民运动与民族地区农业传统的演变——明清时期黔西北的农业[J]
.中国农史,2004,23(4):81-87.
被引量:4
4
英敏,余虎.
贵州玉米育种问题的思考[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93-94.
被引量:6
5
闫海霞,张宝石.
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J]
.玉米科学,2006,14(3):20-24.
被引量:13
6
英敏,王金洪.
贵州省东部杂交玉米区试分析与评价[J]
.种子,2010,29(6):102-104.
被引量:1
7
徐燕,任洪,王竹,赵晓燕.
贵州省黔南与黔西南地区36份地方种质的鉴定[J]
.种子,2011,30(10):63-66.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王秀元,张林,李新海,李明顺,王振华.
58份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3):147-149.
被引量:5
2
罗娜,金益,董玲,孙艳杰,刘红军.
浅谈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1):13-16.
被引量:8
3
李素萍,南文华,郝建平,薛吉全.
密度与施氮量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5):80-83.
被引量:28
4
王瑞英,孙思风,崔广芳.
青岛地区夏播鲜食糯玉米适宜栽培密度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8,40(1):55-57.
被引量:3
5
赵保献,陈润玲,梁晓伟,雷晓兵,王向阳,李林.
河南省玉米育种存在问题、解决途径及发展方向[J]
.玉米科学,2008,16(1):144-147.
被引量:10
6
樊琴,周永兰,陈菲.
3个夏秋甜糯玉米品种的比较[J]
.农技服务,2008,25(7):12-12.
7
徐丽,曹伟召,江健,吴茂新,奚刚,施圣高.
“沪玉糯3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09,25(1):63-67.
被引量:1
8
姜敏,姜明月,张立军,刘建忠.
玉米瑞德微群体创建与自交系选育[J]
.玉米科学,2009,17(5):61-64.
被引量:4
9
郭耀东,刘建霞,温日宇,郑联寿,樊丽生,姜庆国.
纳米钾、配肥宝和生长素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39-40.
被引量:2
10
马国君,蒋雪梅.
论原生态文化资源利用的扭曲及其生态后果——以云贵高原三大环境灾变酿成为例[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1):13-20.
被引量:5
1
蒋兴正,宋传海.
浅谈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J]
.科学时代,2013(11).
2
柏光晓,任洪,兰仲模,王明春,沈建华.
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356-361.
被引量:10
3
王建华,戴保威,彭忠华.
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4):287-291.
4
高若禹,刘鑫,邓昆鹏,王野,赵仁贵.
12份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东北农业科学,2016,41(3):14-17.
被引量:10
5
姚启伦,方平,陈发波.
西南地区玉米地方种质的表型特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13,21(2):36-41.
被引量:20
6
梁志强.
矿区土地复垦问题与对策探讨[J]
.中国科技纵横,2013(12):254-254.
7
胡安龙,杨再能,邱红波.
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的机理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8):121-125.
被引量:3
8
浦仕林,陈亚飞.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有效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2):152-153.
被引量:7
9
赖漩.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J]
.内江科技,2012,33(9):6-6.
被引量:1
10
徐明慧.
玉米种质C8605-2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J]
.中国种业,2009(12):15-16.
被引量:5
种子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