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作物种子穗发芽研究现状
被引量:
19
The status of researching on the germination for spike of crop see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综述了作物种子穗发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着重论述了穗发芽的危害、生理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
作者
王小春
杨文钰
机构地区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3,共3页
Seed
关键词
作物种子
穗发芽
现状
危害
生理特点
质量
品种
化学调控技术
分类号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9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27
同被引文献
178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94
参考文献
30
1
宋松泉,段咏新,傅家瑞.
ABA对种子发育的调节[J]
.种子,1997,16(5):36-42.
被引量:26
2
万平,刘大钧.
小麦大拇指矮的穗发芽抗性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28(1):15-17.
被引量:3
3
刘晓冰,王光华,杨恕平,金剑,李艳华.
春小麦穗发芽抑制剂的研制及效果[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9,15(2):98-100.
被引量:11
4
林斌,沈积华.
抗穗萌剂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的初报[J]
.种子,1990,9(3):27-32.
被引量:6
5
张海峰,卢荣禾.
小麦穗发芽抗性机理与遗传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6):523-530.
被引量:73
6
李慈厚,李洪山,李安祥,夏继峰,杨爱全.
制种稻穗发芽粒性状损失及其调控技术研究[J]
.种子,1998(4):31-33.
被引量:12
7
程春伟,曾令传.
杂交稻种发芽率下降的原因与防止措施[J]
.种子科技,1999(1):41-41.
被引量:4
8
戈加欣.
杂交稻穗萌动种子的变质[J]
.种子世界,1989(4):17-18.
被引量:5
9
蒋士宋.
穗萌抑制剂喷施时期试验初报[J]
.杂交水稻,1999,14(6):24-24.
被引量:8
10
胡汉桥,王罡,张艳贞,张领兵,杜娟.
春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13-17.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69
1
黄上志,宾金华,林鹿,傅家瑞.
不同成熟度花生胚萌发时子叶中贮藏蛋白质的降解[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1993,19(3):257-264.
被引量:7
2
张海峰,卢荣禾.
小麦穗发芽抗性机理与遗传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6):523-530.
被引量:73
3
肖文言,徐风.
小麦收获前种子发芽敏感性配合力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6):501-508.
被引量:13
4
陈健,宋松泉,傅家瑞.
钙对玉米种子活力的作用[J]
.种子,1995,14(1):1-4.
被引量:18
5
王玉元.
马来酰肼(MH)的使用及其毒性问题[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25(6):7-13.
被引量:9
6
黄四齐,熊显南,何慕文,周宗岳.
郴州地区1994年杂交水稻制种减产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杂交水稻,1995,10(6):17-20.
被引量:14
7
姚金保,钱存鸣,周朝飞,姚国才,盛培英.
白皮小麦抗穗发芽性的鉴定及抗性机理的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1996,24(4):17-19.
被引量:8
8
胡晋,卢凤龙.
多效唑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初探[J]
.种子世界,1989(10):16-17.
被引量:8
9
郭保宏,宋春华,贾继增.
我国46个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分析[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5):4-5.
被引量:15
10
张海峰,R.S.Zemetra,C.T.Liu.
冬小麦穗发芽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89,15(2):116-122.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227
1
倪万潮,束红梅,郭书巧,蒋璐,何晓兰,崔晓霞,巩元勇.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差异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5.
被引量:11
2
林斌,徐湲,吴咏枚.
抗穗萌剂抑制小麦穗发芽的研究[J]
.种子,1993,12(4).
被引量:2
3
姜晓东.
基因枪法获得Phs-r转基因小麦植株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2):10-11.
被引量:1
4
鲁伟林,祁玉良,蓝黎明,李伯秀,陈筱君,余新春.
灾害性天气对杂交稻制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104-105.
被引量:1
5
韩萍,赵化春.
作物化控工程研究与应用概况[J]
.玉米科学,2001,9(z1):79-85.
被引量:9
6
邓久英,刘军,陈光辉.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过程活力保持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401-404.
被引量:11
7
卫丽,任江萍,孔威维,尹 钧.
转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4,19(3):6-7.
被引量:3
8
杨泽峰,张峰,肖静,顾世梁,李韬.
小麦穗发芽敏感性的遗传分析[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3):211-213.
9
王熹,陶龙兴,黄效林,谈惠娟,董文忠,季茂荣.
外源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J]
.作物学报,2004,30(12):1250-1253.
被引量:27
10
刘淑会,陈新宏,赵继新,武军,李璋.
抗穗发芽2D/2H小大麦易位系的鉴定和应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5,20(1):71-7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78
1
张朝显,高先光.
杂交稻繁殖制种穗上芽防治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2000,15(S1):12-13.
被引量:8
2
关玉萍,沈枫.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04,29(4):6-11.
被引量:75
3
解明恩,程建刚,范菠.
云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5):40-47.
被引量:58
4
吴洪基,吴荣宗,汪立.
水稻品种在贮藏期间对玉米象抗性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84-89.
被引量:19
5
邓政炎,吴荣宗,杜德平,彭壮飞.
水稻品种贮藏期对谷蠹抗性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2):68-73.
被引量:7
6
马华升.
穗萌抑制剂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J]
.中国稻米,1995,1(5):8-8.
被引量:3
7
唐九友,江玲,王春明,刘世家,陈亮明,翟虎渠,吉村醇,万建民.
水稻种子休眠性QTL定位及其对干热处理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791-1796.
被引量:28
8
张连科,徐志敏,王海潮.
杂交水稻不同成熟度种子发芽能力研究初报[J]
.陕西农业科学,2002,48(4):5-6.
被引量:11
9
陈丹,庄淑芳,杨宗康,池德生,叶久生.
杂交稻种穗上发芽抑制方法及休眠特性研究[J]
.种子科技,1993(4):32-33.
被引量:3
10
张海峰,卢荣禾.
小麦穗发芽抗性机理与遗传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6):523-530.
被引量:73
引证文献
19
1
倪万潮,束红梅,郭书巧,蒋璐,何晓兰,崔晓霞,巩元勇.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差异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5.
被引量:11
2
薛香,郜庆炉,韩占江.
GP浸提液对小麦籽粒发芽的抑制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44-146.
被引量:1
3
高剑波,潘建梅,陆钦武,潘久发,许美刚.
小麦田间穗发芽的影响因素及防止对策[J]
.种子科技,2006,24(3):39-41.
被引量:4
4
高剑波,潘建梅,陆钦武,潘久发,许美刚.
小麦田间穗发芽的影响因素及防止对策[J]
.种子,2006,25(6):75-77.
被引量:7
5
薛香,王巧玲,贺圣峰,郜庆炉.
几种林木浸提液对小麦籽粒发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590-1590.
6
罗潇,莫德仪,田妍,肖层林.
杂交水稻穗发芽与穗萌动种子特征特性研究综述[J]
.作物研究,2007,21(B12):574-577.
被引量:6
7
付爱斌,蔡冬元,刘烨,张景瑞,陈詹.
杂交水稻种子特征特性与播种品质关系的研究概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50-55.
被引量:3
8
李涛.
转反义Trxs基因抑制小麦穗发芽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43-44.
被引量:1
9
李涛,仲惟.
导入反义Trxs基因抑制小麦穗发芽机制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06-108.
10
程加省,于亚雄,杨金华,王志伟,胡银星,程耿,龚尔聪.
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控途径分析[J]
.作物杂志,2012(6):115-11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94
1
倪万潮,束红梅,郭书巧,蒋璐,何晓兰,崔晓霞,巩元勇.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生理特性差异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5.
被引量:11
2
薛香,王巧玲,贺圣峰,郜庆炉.
几种林木浸提液对小麦籽粒发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590-1590.
3
于立河,刘德福,郭伟,薛盈文,曾玲玲,张健,侯海鹏.
收获期降雨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4):658-660.
被引量:22
4
刘松青,彭永刚.
多效唑控制杂交制种小麦穗萌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4-14.
被引量:1
5
廖先静,邱冬云,陈慧芳,郜俊红.
收获期降雨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88-7988.
被引量:3
6
朱美荣,张如标,王蓓蓓,李春燕,朱新开.
小麦穗发芽生理及调控途径研究进展[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26(2):49-54.
被引量:12
7
何琦,高亦珂.
不同处理下萱草种子萌发研究[J]
.种子,2011,30(7):94-96.
被引量:4
8
丁君辉,孙标,杨洁.
外源植酸酶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57-61.
被引量:1
9
程加省,于亚雄,王志伟,杨金华,胡银星,程耿.
高产广适新品种云麦53高产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12,32(5):56-56.
被引量:2
10
王蔚风,李珊,钟许成,肖层林,袁振中,杨丽丽,于成,李柱,唐赛文.
种子休眠与杂交稻穗发芽现象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3(3):10-13.
被引量:9
1
陆文柱.
浅析紧凑型玉米的生理特点及其在新疆的表现[J]
.石河子科技,1993(6):36-38.
2
张重义,王群杰,杨批修.
高产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1(6):47-50.
被引量:7
3
郑洪建,沈雪芳,吴爱忠.
玉米叶片保绿性遗传研究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2007,23(4):90-94.
被引量:8
4
李光.
大豆低产的原因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2):3-3.
5
董贵信,于晓祥,肖彦德,王天辅.
玉米“套里混”种植方法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4,19(2):22-23.
6
蔬菜测土寻依据配方施肥赢丰产[J]
.农村青年,2013(4):56-57.
7
郜玉田.
饲养牛羊种植哪些牧草[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6):36-37.
8
王子成.
抗虫棉栽培五注意[J]
.农村百事通,1995(11):24-24.
9
饲养牛羊种植哪些牧草饲料好[J]
.农家之友,2003(6):59-59.
10
吴延祥,蔡仁祥.
高产大麦的群体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J]
.大麦科学,2003(2):18-20.
被引量:3
种子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