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3-15,共3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30
-
1张太增,郭利平,杨晓明.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J].学术研究,1988(5):39-40. 被引量:1
-
2谢湘泉.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5(5):15-16. 被引量:11
-
3成心.人力资本定价理论中计量方法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5(5):222-223. 被引量:5
-
4林凤,陈翔宇,张国,张太海.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模型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27(4):345-348. 被引量:3
-
5臧振春,吴国蔚.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人才市场分析[J].经济经纬,2006,23(3):86-88. 被引量:2
-
6袁颖.关于提高人力资本定价科学性的研究[J].新经济,2007(1):40-42. 被引量:1
-
7宋光辉,刘广.对HU理论的评价及改进[J].财会月刊(中),2007(3):10-12. 被引量:8
-
8周登峰.“联合确定基数法”剖析[J].经济师,2006(8):197-198. 被引量:6
-
9王强,王秋霞.谈博弈论方法在联合确定基数法理论中的应用[J].市场论坛,2007(8):26-27. 被引量:2
-
10陆绍凯,何贤芬,姚雁飞.基于联合确定基数法的激励合同设计[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25(1):55-60. 被引量:2
-
1黄钟仪,李传昭.“按劳分配”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本质特征吗?[J].经济问题探索,2000(4):68-70.
-
2高文书,程杰.健全知识、技术和管理由要素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J].中国人才,2015(11):56-57. 被引量:1
-
3李世聪.人力资本按贡献价值统计计量研究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6,22(11):24-25. 被引量:5
-
4刘庆元.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90-91. 被引量:1
-
5陈云卿.技术革新营销特点[J].管理观察,1998(8):27-27.
-
6罗秀珍.向质量管理要效益[J].福建质量管理,2001,0(1):11-12.
-
7马世义,蒋红.浅论人力资源会计[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3):37-39.
-
8金晓彤.知识经济与企业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0(3):34-37. 被引量:4
-
9任志新,赵瑞华.论知识经济形态下的管理创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2):129-131.
-
10常华兵.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会计理念转变[J].工业会计,2002(11):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