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消费经济》
CSSCI
2003年第4期29-30,共2页
Consumer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15
-
1朱启贵.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与国民核算发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2):5-13. 被引量:17
-
2曹学勤,赵春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J].财经科学,2003(S1):378-380. 被引量:3
-
3佟光霁,尚杰.林业知识化——新时期中国林业的发展道路[J].林业科学,2004,40(4):180-184. 被引量:27
-
4熊斗寅.从雅典展望北京[J].体育与科学,2004,25(5):8-11. 被引量:38
-
5成团英.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增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自觉性[J].保山师专学报,2003,22(4):4-9. 被引量:1
-
6华红莲,潘玉君.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评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65-70. 被引量:12
-
7王文博,窦彩兰,张欣.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1(1):26-30. 被引量:14
-
8李秀潭.建立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N].文汇报,2005-10-31.
-
9王金山.关于评价理论的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8,21(2):143-148. 被引量:9
-
10林道辉,杨坤,周荣美,朱利中,沈学优.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与限制因子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28(1):76-81.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29
-
1郑明超,李振东.基于决策树法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模型研究[J].甘肃科技,2006,22(12):116-117. 被引量:1
-
2庞柏林.哈尔滨市贫困村小康建设的难点和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2-104.
-
3罗世俊,王秉建,吕祯婷,谢晶晶.中部六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差异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420-424.
-
4唐宁昆.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教学成绩评价系统的创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6(6):163-163. 被引量:2
-
5齐立斌.“体育强国”战略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73-76. 被引量:30
-
6李云广,张稼旭.辽宁省足球重点小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2):90-92. 被引量:3
-
7章伟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成绩评价操作方案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1(5):244-245.
-
8汤立许,蔡仲林.我国体育评价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28-32. 被引量:12
-
9何国民,汪蓉蓉.区域竞技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7):11-15. 被引量:13
-
10何国民.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5):417-421. 被引量:4
-
1陈硕颖.小康系数:考量全面小康社会[J].市场经济研究,2004(3):40-41.
-
2陈硕颖.小康系数:考量全面小康社会[J].当代经济,2003(8):45-46. 被引量:1
-
3李善友.浅议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J].中国电子商务,2014(2):98-98.
-
4黄欣.论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03(S2):149-151.
-
5邵思忠.杭州市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价[J].杭州科技,1994(2):6-9. 被引量:1
-
6苟颖萍,靳彦山.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时代价值[J].兰州学刊,2004(2):20-21.
-
7林森木,盛学蕴.确定基本建设规模的依据和方法[J].中国经济问题,1980(5):1-6.
-
8宋林飞.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其评估[J].新华文摘,2010(8):17-21. 被引量:3
-
9李燚,马翰林,曾晶.小康社会评价指标构成与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5(2):5-10. 被引量:5
-
10马世领.小康之标[J].中国经济周刊,2005(29):1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