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税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共2页
同被引文献23
-
1韩仁月,常世旺.中国省级公共投资的区域效应: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J].财经研究,2010,36(4):36-45. 被引量:8
-
2乔宝云,王道树.中国税收收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涉外税务,2004(12):21-24. 被引量:17
-
3彭月兰,陈永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思路[J].财政研究,2004,20(12):28-30. 被引量:12
-
4孙红玲.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由“三大部”到“三大块”的划分[J].经济学动态,2005(3):53-57. 被引量:17
-
5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常欣.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41(10):4-17. 被引量:148
-
6.《2004广东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
-
7[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页.
-
8Hayek, F. A. , 1933.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 Harcourt, Brace & Co. , inc.
-
9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10BUCHANAN J M. Federalism and Fiscal Equity Change [ 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0 ( 40 ) :583-599.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姜旭之,沈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以广东省为例[J].行政与法,2007(10):35-37. 被引量:2
-
2汪永福.论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平衡协调原则[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49-54. 被引量:3
-
3任芳丽,孙红梅.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分析及财税政策的比较[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143-146.
-
4赵阳,姚丽虹.基于发展极理论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304-306. 被引量:3
-
5李惠娟,上官敬芝.发达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对江苏的启示[J].江苏商论,2010(10):153-155. 被引量:3
-
6侯新烁,张宗益.中国增长实现逻辑——基于区域经济结构转变视角解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3):1-11. 被引量:1
-
7周靖祥,周靖英.以问题意识审视调查与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106-119. 被引量:3
-
8周靖祥.中国区域城镇化差异及成因解释[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6):56-72. 被引量:19
-
9张明喜.中央财政的区域统筹事权:一个理论解释[J].地方财政研究,2016(7):54-59. 被引量:1
-
10张富泉,周良荣,夏新斌.分税制支出端改革与财政转移支付均衡指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0(10):173-183. 被引量:3
-
1戴园晨,徐亚平.财政体制改革与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变化[J].经济学家,1992(4):5-14. 被引量:12
-
2楼继伟.公共财政只是弥补市场缺陷[J].中国第三产业,2003(4):16-17.
-
3梅兴保.改革财税体制顶层设计[J].中国金融,2012(7):42-42.
-
4崔琦.增值税扩围与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调整[J].商情,2015,0(28):53-53.
-
5杨卫华,杨静.合理划分政府税权规范中央地方财政关系[J].县乡财政,2003(1):24-26.
-
6谢娜.关于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13(4):94-96. 被引量:12
-
7黄勇,唐沿源.我国地区差距现状及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基于不平等指标衡量的角度[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66-69. 被引量:1
-
8贾果袅,李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J].经济问题,2001(12):62-63. 被引量:3
-
9方华.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经济师,2006(10):87-88.
-
10王修华,马柯,王翔.关于我国金融排斥状况的评价[J].理论探索,2009(5):68-72. 被引量: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