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4,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1
-
1[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33页.
共引文献8
-
1黄怀璞.简论“审美的新闻”及电视新闻审美创造[J].新闻界,2006(2):81-82. 被引量:2
-
2廖祥忠.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91-93. 被引量:8
-
3李明伟.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J].国际新闻界,2006,28(11):40-43. 被引量:15
-
4徐箐.抵制“文字暴力”彰显人文精神——关于北京奥运会体育报道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7(1):40-41. 被引量:1
-
5王俊,郑丽萍.电视选秀时代反思大众文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4):154-155. 被引量:9
-
6张永清.文学研究如何应对视觉文化的挑战[J].江海学刊,2010(1):199-204. 被引量:7
-
7陆攀.体育报道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以《新闻联播》南京青奥会报道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93-96. 被引量:1
-
8胡海.“流动”与“关系”——“网络社会”权力场域分析的新起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0):138-14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16
-
1彭敏.科技发展与西方精神危机[J].理论月刊,1987(6):17-21. 被引量:2
-
2陈刚.文化转型时期的价值关怀─—当代国人的精神危机及价值重建[J].南京社会科学,1995(2):1-11. 被引量:12
-
3王海林.狂欢背后的隐喻——关于《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的几点思考[J].扬子江(评论),2010(3):90-92. 被引量:2
-
4王树人.“上帝死了,道还在!”——论精神危机和道思的魅力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4):19-27. 被引量:6
-
5[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2页.
-
6陆镜:《从做媒到做秀:我们时代的爱与秀》,《南方都市报》2010年6月20日.
-
7《400多济南人争上(非诚勿扰)报名人数创新高》,《济南时报》2011年3月28日.
-
8Justin Bergman. Chinag TV Dating Shows : For Love or Money? . http ://www. time. com/time/world/article/0, 8599, 2000558, 00. html, 2010 -6 -30.
-
9巫天旭:《300人上(非诚勿扰)有结婚意向的只有2到3对》,《重庆晚报》2010年9月9日.
-
10令狐补充:《电视相亲是时代的镜子》,《南方都市报》2010年6月6日.
二级引证文献8
-
1游敏惠,谢风华.影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3):6-9. 被引量:7
-
2蒋建国.网络炫富:精神贫困与价值迷失[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2):15-19. 被引量:7
-
3张毅莲,李凤琳.中国视频网站娱乐化倾向调查及反思——以优酷网、土豆网和56网为例[J].今传媒,2013,21(9):39-40. 被引量:1
-
4任欣.景观社会与电视真人秀[J].南方电视学刊,2014,0(6):79-82. 被引量:1
-
5陈旭光.消费时代明星形象的媒体建构与现实批判[J].电影文学,2015(7):15-18. 被引量:2
-
6李群.形象与资本:真人秀节目中明星形象的价值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6):105-108. 被引量:6
-
7李莹.从异域到本土: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的引入与改造[J].山东社会科学,2018(10):115-121. 被引量:2
-
8杨英霞,张玉暖.环保影视作品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优势[J].读天下,2016,0(9):264-264.
-
1郭涛.手机报——取之于传统,高于传统的新媒体[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6):106-108. 被引量:5
-
2肖经建.未成年人的媒体消费与健康成长: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2):4-8.
-
3子川.环球传媒点击[J].新闻记者,2004(6):24-24.
-
4大摩发布《中国传媒报告》[J].现代广告,2008(8):151-151.
-
5报纸如何利用网络赢回流失的读者[J].声屏世界(广告人),2006,0(8):129-129.
-
6金融危机下中国传媒业的四个驱动[J].新闻研究导刊,2009(1):42-42.
-
7第五淳.论大众传媒在提升大众文化品位中的引导作用[J].社科纵横,2009,24(9):63-64.
-
8栾轶玫.微平台传播的“交流再造”[J].视听界,2016(4):126-126. 被引量:1
-
9吴信训,陈积银.拓展西部农村传媒市场 促进解决“三农问题”[J].新闻记者,2004(8):13-16. 被引量:2
-
10栾轶玫.北京奥运会个人媒体消费史[J].今传媒,2008,16(10):4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