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环境哲学思想
被引量:
2
On the thought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n 1844 Economics-philosophy Manuscript of K.Marx.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纽带。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自由自觉的劳动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异化劳动,劳动的异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扭曲的深层根源。为了从根本上恢复人与自然的天然的关系,必须扬弃异化劳动,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作者
肖和伟
周爱国
机构地区
南京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79-80,共2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
自然
劳动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1
1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2:88.
3
黄榍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8.
4
[美].John Bellamy Foster著,刘仁胜,肖峰译.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3.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H}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8-39.
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H}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5568354588111858.
7
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H}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38.
8
李培超.自然与人文的和解:生态伦理学的新视野[M]{H}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91132.
9
曾建平,黄以胜,彭立威.
试析生态人格的特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7.
被引量:13
10
韩永进.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J]
.哲学研究,2010(11):31-37.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郭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哲学思想[J]
.文教资料,2011(23):104-106.
被引量:1
2
郭蓉,李伦.
生态伦理:从生态理想到生态文明[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6):65-68.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小川.
动态平衡 互利共生——翻译教学的外部生态环境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3):120-123.
被引量:3
2
李璐.
先秦昆虫文学里的物候书写[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3):140-142.
3
刘源源.
湘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沿江畜禽养殖禁养区建设[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5):9-11.
被引量:3
4
张念念.
生态中心主义视域下的西方环境运动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6-9.
被引量:3
5
刘於清.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特征探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10-13.
被引量:3
6
方芳.
湘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5):34-39.
被引量:3
7
李兴平.
环境正义理念下的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之完善[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3):1-7.
被引量:2
8
王玉锋,谢国利.
《白鲸》生态思想和生态启示探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2):17-20.
被引量:3
9
杨茜茜.
以政治哲学研究方法探析社会治理[J]
.青年与社会,2019,0(18):38-38.
10
韩一铭.
对抗与和谐--《白鲸》中的生态思想及启示[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80-86.
1
苏宝芳.
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3):1-4.
2
王树恩.
试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J]
.哲学研究,1996(6):12-18.
被引量:6
3
邱红.
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5-7.
4
曹志清.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新探[J]
.学术论坛,2007,30(8):1-4.
被引量:11
5
镡鹤婧.
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坚持科学发展观[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9-10.
6
丁丽梅.
论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应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41-42.
7
蔡剑锋.
简述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哲学史界定及其意义[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3-9.
8
王树恩,陈士俊,李承宏,李树业.
环境污染的根源与减少环境污染的途径——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6):34-40.
被引量:6
9
巴力.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11.
被引量:1
10
郭文芬.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绿色视域[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8):61-62.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