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居宣长的文学论在其所有著作中比重较小,但他提出的“知物哀”论,却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针对“知物哀”论,有不少论文是以考察“知物哀”这个词语的意思为论文主线,或者从《源氏物语》研究的角度出发,指出“知物哀”说在解释作品主题上显得不足和牵强。而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在《石上私淑言》卷末的地方,出现了关于“神代之心”的论述。这部分论述由于可以划入其思想史研究的范畴,故很多关于“知物哀”说的文学研究没有对其进行挖掘。而在日本思想史研究者中,由于《直昆灵》、《玉胜间》、《玉小梳》等著作中,本居宣长对“心性”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因此思想史研究者更倾向于直接以这几部著作为研究文本。因此可以说,潜藏于“知物哀”说中的关于“古代心性”问题的本居宣长的思考,不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思想史研究,都还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地挖掘。因此,本论文确定了“知物哀”说中“古代心性”这个问题点进行考察。本文第一章考察了“知物哀”说的含义;然后根据先行研究指出的本居宣长对《源氏物语》的“有问题”的解读,本文在第二章考察了其对《源氏物语》的阅读法,即“一心以物哀为目标,目不斜视”。第三章考察了本居宣长在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两个层次的对“知物哀”心性的救赎。通过本稿的论述,我们清楚了在进入《古事记传》之前宣长对古代心性的探索轨迹。他在《源氏物语》里发现充满共感与关怀的精神世界,而《紫文要领》就是宣长如何获得精神安慰的经验谈:“以物哀为目标,目不斜视”。正是这样的阅读思想,造成了宣长对《源氏物语》的有“问题”的读解。在拯救“知物哀”心性上,他提倡和歌创作的复古主义,从而实现在文学世界的“知物哀”心性的复归。而后他开始对现实世界中的“知物哀”心性进行救赎,试图将“知物哀”推广为社会的普遍心性。但他对现实人性中的“知物哀”心性的拯救并没有成功,而从这里开始,宣长走向了神道世界。因此可以看出,宣长对于“古代心性”的关注早在文学论阶段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