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引滦水中藻类的去除
被引量:
10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for Algae Removal from Water Diverted from the Luanhe Rive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引滦水进行了除藻试验,研究了气水比、水力负荷、有机负荷、藻负荷以及藻种类对除藻效率的影响,并对生物除藻机理进行了分析。
作者
季民
吴昌敏
贾霞珍
董广瑞
李光
机构地区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通用水务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赛英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58,共3页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93803311)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除藻
分类号
TU991.27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3
1
徐景翼,贾霞珍.
含藻微污染水的高锰酸钾预处理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1999,15(1):56-58.
被引量:11
2
龚明树,殷云兰,王占生,李柏,王营花,周晓燕,王衡.
取水口水源水生物预处理中试研究[J]
.给水排水,1999,25(4):5-8.
被引量:5
3
肖羽堂,许建华.
姚江饮用水源生化工艺除污染总结[J]
.中国给水排水,1998,14(2):8-10.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徐凤丹,范美云,宋瑞霞,张秀玲,周世伟,齐顺.
我国典型地区饮水中致突变性表征[J]
.环境科学,1994,15(3):1-6.
被引量:27
2
黄晓沐,王国钦.
巢湖源水和饮用水的诱变性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1994,11(1):6-9.
被引量:11
3
王家玲.D湖水中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5,6(1):2-6.
4
戴日成.受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生物预处理的研究.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M].,1993..
5
罗晓鸿.绍兴市富营养化水源饮水净化工艺研究.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M].,1997..
6
黄晓沐 等.巢湖原水和饮用水的诱变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1,(23):991-999.
7
罗晓鸿,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8
戴日成,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
9
谢雄,癌变.突变.畸变,1991年,3卷,1期,37页
10
王家玲,环境科学,1985年,6卷,1期,2页
共引文献
50
1
薛同站.
含藻水源水质安全技术[J]
.科技经济市场,2007(8).
2
丁云鹤,倪席标.
水厂升级改造中生物过滤滤池研究与应用[J]
.给水排水,2012,38(S2):98-100.
3
姜昕,马鸣超,李俊,高洁,鲁安怀.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在微污染河水治理中的应用及菌群分布研究[J]
.给水排水,2011,37(S1):86-89.
被引量:3
4
肖羽堂,赵美姿,高立杰.
富氧生物膜法修复微污染水源的机理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6):796-800.
被引量:17
5
陈汉辉,孙国胜.
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维护检修后再启动过程水质净化效果分析[J]
.深圳特区科技,2005(11):348-354.
6
潘碌亭.
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
.工业水处理,2006,26(6):6-10.
被引量:54
7
岳禹峰,黄仕元,庞朝晖,张勇明.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发展与探讨[J]
.工业水处理,2006,26(9):14-17.
被引量:11
8
纪荣平,吕锡武,李先宁,陈非洲.
人工介质对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2007,28(1):75-79.
被引量:11
9
张跃军,赵晓蕾,李潇潇,印东凯,吴晓莉,苏功建.
PDM复合混凝剂用于低温低浊水源水处理的研究——低浊度宁波姚江水处理[J]
.精细化工,2007,24(7):696-700.
被引量:6
10
付先惠,敬加强,王孝刚,王兵,路平.
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处理荆州护城河污水试验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7,4(2):35-37.
同被引文献
105
1
沈盎绿,沈新强,邵留,姚维志.
Hg^(2+)胁迫下细叶蜈蚣草对水体总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z1):130-133.
被引量:3
2
高光,秦伯强,朱广伟,范成新,季江.
太湖梅梁湾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J]
.湖泊科学,2004,16(3):245-251.
被引量:51
3
裴海燕,胡文容,丁国际,刘培启.
二氧化氯杀藻特性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4(5):104-108.
被引量:20
4
唐传祥.
新型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中生物载体填料的研讨[J]
.化工给排水设计,1993(3):24-31.
被引量:7
5
刘春光,万亚坤.
藻类对水环境保护的功与过[J]
.植物杂志,2003,30(6):6-7.
被引量:1
6
方云英,杨肖娥,濮培民,常会庆,丁学锋.
宁波力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83-186.
被引量:9
7
吴永红,方涛,丘昌强,刘剑彤.
藻-菌生物膜法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效果[J]
.环境科学,2005,26(1):84-89.
被引量:40
8
王梅梅,阚振荣,张祥,陈冬,王会民.
保定市饮用水和水源水中藻类的初步考察[J]
.北方环境,2005,30(1):36-38.
被引量:2
9
肖华,周荣丰.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北方环境,2005,30(1):62-66.
被引量:26
10
张杰,臧景红,杨宏,刘俊良.
A^2/O工艺的固有缺欠和对策研究[J]
.给水排水,2003,29(3):22-26.
被引量:141
引证文献
10
1
魏宏斌,王福龙,贾志宇,王瑟澜,杨芸.
生物接触氧化/气浮、生物滤池/沉淀处理地表水比较[J]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3):48-50.
被引量:1
2
纪荣平,吕锡武,李先宁,陈非洲.
人工介质对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2007,28(1):75-79.
被引量:11
3
曾洪涛,符向前,蒋劲,肖志怀,郭江.
汉江多参数水质连续自动在线监测系统[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9):23-25.
被引量:7
4
任芝军,马桂林,刘桂芳,马军.
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除藻试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11,31(6):55-57.
被引量:1
5
徐兴礼,宋涛,曹向华,李莹,杜红梅.
引黄水库藻类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2):41-43.
被引量:3
6
黄慧生,季鸿,夏国彬,李莹,王永磊.
引黄水库水受藻类污染状况及其处理技术研究[J]
.能源与环境,2012(4):109-111.
被引量:2
7
贾如辉,薛文娟,武向添,曹谨玲,陈剑杰,刘青,丁建华.
池塘网箱清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42(3):40-42.
8
吴睿,张晓松,戴江玉,高光,汤祥明,陈丹.
3种人工载体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能力的比较[J]
.湖泊科学,2014,26(5):682-690.
被引量:11
9
许骆,罗建中,邓俊强,刘敏强.
生物接触氧化法应急处理原水突发性藻类污染[J]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237-242.
被引量:4
10
王文东,刘荟,马翠,韩雨,常妮妮.
一体式生物净化-沉淀池对微污染水体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性能[J]
.环境科学,2016,37(10):3858-3863.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石文智,江昊飞,李慷,车轩,刘兴国,刘利平.
一种新型生物质炭填料的脱氮除磷性能[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3,32(2):429-440.
被引量:1
2
纪荣平,李先宁,吕锡武.
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变化[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3):20-22.
被引量:23
3
马占青,温淑瑶.
棕毛纤维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229-233.
被引量:2
4
邓延慧,孙红梅.
饮用水源地生态防护与水质改善的研究[J]
.环境科技,2009,22(1):55-58.
被引量:4
5
潘攀,刘德启,李海青,张莉,姜凡.
藻类打捞对水体营养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果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2010,4(7):1509-1512.
被引量:3
6
赵小强.
水质远程监测智能环保系统[J]
.计算机工程,2010,36(17):93-94.
被引量:12
7
袁永钦,匡科,沈军.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水质预警系统研究与实践[J]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6):1-5.
被引量:19
8
严丽平,宋凯.
基于ZigBee与GPRS的嵌入式水质监测系统设计[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5):1638-1640.
被引量:28
9
赵海霞,平亚明.
固体二氧化氯杀藻实验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41-43.
10
蒋斌,王永浩.
组合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效果的研究[J]
.环境科技,2011,24(6):11-14.
被引量:16
1
杜红,董文艺,李继,张金松,尤作亮,王宝贞.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除藻效能研究[J]
.给水排水,2005,31(11):1-5.
被引量:11
2
季民,周菁,吴昌敏,贾霞珍,毕海燕.
天津引滦水的水质变化特征与生物预处理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01,27(12):37-40.
被引量:7
3
孙丽娜,季民,刘卫华,刘华,阎玉荣,王暄.
活性炭及臭氧活性炭结合常规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果比较[J]
.净水技术,2009,28(3):14-17.
被引量:7
4
马军,石颖,陈忠林,张锦,李圭白.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与预氯化除藻效能对比研究[J]
.给水排水,2000,26(9):25-27.
被引量:40
5
张权,张岩,郑涛.
常规水处理工艺应对高藻原水去除效果研究[J]
.供水技术,2016,10(4):6-10.
被引量:2
6
齐欣.
饮用水的除氟处理[J]
.给水排水动态,1995,0(4):85-88.
被引量:1
7
雷国元,张晓晴,王丹鸶.
聚合铝盐混凝剂混凝除藻机理与强化除藻措施[J]
.水资源保护,2007,23(5):50-54.
被引量:9
8
季民,周菁,任智勇,李茹莹,贾霞珍.
两种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方法工艺性能比较[J]
.给水排水,2002,28(10):26-29.
被引量:8
9
王宝林,钟惠芳.
藻类对城市给水处理的影响及可能采取的对策[J]
.天津建设科技,1998(1):37-40.
被引量:8
10
天津用水指标有偿转让[J]
.海河水利,2005(2):65-65.
中国给水排水
200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