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外微咸水利用现状及利用途径
被引量:
41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oceedings of Using Slightly Salty Water for Irrig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微咸水利用现状淡化技术及利用效益、利用途径 ,提出在微咸水利用中 ,要重视土壤盐分调控研究 ,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重视土壤盐分平衡规律研究 ;
作者
郭永杰
崔云玲
吕晓东
郭天文
机构地区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8期3-5,共3页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微咸水
利用现状
处理技术
研究
淡化技术
土壤盐分调控
分类号
S273.5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S156.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389
引证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316
参考文献
5
1
董汝海.
国外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威海市的推广与应用[J]
.节水灌溉,2000(6):8-10.
被引量:2
2
冯广志.
节水灌溉──农业高效用水技术[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1):44-46.
被引量:5
3
张永波,王秀兰.
表层盐化土壤区咸水灌溉试验研究[J]
.土壤学报,1997,34(1):53-59.
被引量:40
4
曹建生,张万军.
微灌节水技术与机理研究[J]
.节水灌溉,2000(6):5-7.
被引量:13
5
张正栋.
中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及其展望[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1):41-44.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黎庆维,土壤学与农作学,1986年
2
单光宗,土壤学进展,1985年,1期,1页
3
俞仁培,土壤水盐动态和盐碱化防治,1985年
4
梁宗锁,康绍忠,胡炜,张建华,高俊风.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水的节水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1997,13(4):58-63.
被引量:85
5
李英能.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
.节水灌溉,1998(2):7-12.
被引量:47
6
魏益民.
21世纪可持续农业几项技术问题的展望[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3):1-5.
被引量:14
7
何久安.
干旱地区雨水利用及发展方向[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3):84-88.
被引量:9
8
陈敏建,梁瑞驹,刘玉龙.
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水和粮食问题[J]
.水利学报,1999,30(1):1-7.
被引量:28
9
黄永基,陈明.
我国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水利,1999(1):42-43.
被引量:6
10
许志方.
印度尼西亚作物的瓶灌系统[J]
.节水灌溉,1999(4):33-3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76
1
李龙国,曹叔尤,舒仲英.
浅论节水灌溉与水土流失[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z1):63-66.
被引量:6
2
尤龙凤.
太原市微咸水现状及开发利用措施研究[J]
.山西水利科技,2014(2):73-75.
3
张正栋.
珠江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2005,25(1):29-35.
被引量:9
4
曹建生,刘昌明,张万军.
山地旱农区集蓄径流节水综合技术体系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3):154-158.
被引量:3
5
吴忠东,王全九,苏莹.
微咸水进行农田灌溉的研究[J]
.人民黄河,2005,27(5):52-54.
被引量:25
6
李昂,蔺海明,贾恢先,崔燕飞,何伟.
几种牧草与春小麦抑盐效应比较研究[J]
.草原与草坪,2005,25(3):37-41.
被引量:2
7
苏莹,王全九,叶海燕,史晓楠.
微咸水不同入渗水量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4):43-48.
被引量:19
8
邵玉翠,张余良,李悦,严晔端,安玉钗.
天然矿物改良剂在微咸水灌溉土壤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100-103.
被引量:40
9
叶海燕,王全九,刘小京.
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9):27-32.
被引量:33
10
赵耕毛,刘兆普,夏天翔,陈铭达.
滨海半干旱地区海水灌溉对土壤安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9):2446-2449.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389
1
付兆堂,刘玉录,赵亭月.
地下苦咸水淡化技术在海岛的推广应用[J]
.地下水,2001,23(2):97-99.
被引量:2
2
严文学.
甘肃省水资源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对策[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42(4):362-363.
被引量:2
3
郭太龙,迟道才,王全九,马东豪,杨武成.
入渗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84-87.
被引量:49
4
李志杰,马卫萍,刑文刚,安文钰,李守正.
微咸水灌溉利用的综合调控技术研究[J]
.土壤通报,2001,32(z1):106-110.
被引量:17
5
马玲,曾胜何,马萍,刘洪亮,赵凤梅,黄琴,唐冬梅.
棉花膜下滴灌水盐运动规律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30-34.
被引量:7
6
余淦申.
工业废水处理再利用若干问题的探讨[J]
.水工业市场,2007(3):23-25.
被引量:4
7
于海业,罗瀚,任顺,隋媛媛.
ZigBee技术在精准农业上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
.农机化研究,2012,34(8):1-6.
被引量:17
8
孟江丽,董新光,周金龙,李金莉.
HYDRUS模型在干旱区灌溉与土壤盐化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1):45-49.
被引量:12
9
韩占涛,王平,张威,夏文则,马丽莎,李亚松,张发旺.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演化与供水策略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40(5):29-33.
被引量:12
10
何锦,范基姣,张福存,韩双宝,金晓琳.
我国北方典型地区高氟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181-185.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1
1
尤龙凤.
太原市微咸水现状及开发利用措施研究[J]
.山西水利科技,2014(2):73-75.
2
苏莹,王全九,叶海燕,史晓楠.
微咸水不同入渗水量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4):43-48.
被引量:19
3
史晓楠,王全九,苏莹.
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J]
.干旱区地理,2005,28(4):516-520.
被引量:35
4
单婕,邵孝侯.
劣质水农业高效安全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
.水资源保护,2006,22(1):19-22.
被引量:5
5
吴忠东,王全九,苏莹,纪轶.
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研究[J]
.人民黄河,2005,27(12):49-50.
被引量:13
6
阮明艳.
咸水灌溉的应用及发展措施[J]
.新疆农垦经济,2006(4):66-68.
被引量:7
7
江雪飞,乔飞,邹志荣.
不同生育期咸水灌溉对砂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0):87-90.
被引量:21
8
林晖,张玉峰,邹叶锋.
地下咸水的综合利用[J]
.能源与环境,2006(6):70-71.
被引量:5
9
阮明艳,张富仓,候振安.
咸水膜下滴灌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6(6):4-5.
被引量:4
10
阮明艳,张富仓,候振安.
咸水膜下滴灌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07(5):14-1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316
1
王瑞军,申丽霞,孟涵,李慧敏,孙雪岚,李京玲.
微润灌施下不同氮肥浓度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22(15):81-88.
2
王育强,管瑶,贺兴宏,李会文,范德宝.
淋洗灌溉模式对不同质地盐碱土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7):137-145.
被引量:1
3
韩占涛,王平,张威,夏文则,马丽莎,李亚松,张发旺.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演化与供水策略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40(5):29-33.
被引量:12
4
张伟.
咸水灌溉研究进展[J]
.山西水利科技,2012(1):12-13.
被引量:8
5
王艳娜,侯振安,龚江,肖丽,马丽.
咸水资源农业灌溉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393-397.
被引量:29
6
肖娟,雷廷武,李光永.
水质及流量对盐碱土滴灌湿润锋运移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2):88-91.
被引量:15
7
杨树青,史海滨,杨金忠,沈荣开.
干旱区微咸水灌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J]
.水利学报,2007,38(5):565-574.
被引量:19
8
吴忠东,王全九.
利用一维代数模型分析微咸水入渗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21-26.
被引量:25
9
王志奇.
会宁县咸水井灌区一膜多茬利用的效益[J]
.甘肃农业科技,2007,38(8):16-18.
被引量:4
10
曹红霞,康绍忠,时学双.
地下水埋深和灌水频率对土壤溶质(Br-)运移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6):11-15.
被引量:2
1
董锋.
水盐均匀分布根层的盐分平衡[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2,28(3):69-72.
2
郭会荣,靳孟贵,高云福.
冬小麦田咸水灌溉与土壤盐分调控试验[J]
.地质科技情报,2002,21(1):61-65.
被引量:17
3
张凤林.
沧州市开辟微咸水利用新途径[J]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3(6):23-25.
被引量:2
4
徐秉信,李如意,武东波,张燕,曹云娥.
微咸水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6):13914-13916.
被引量:29
5
车升国,林治安,赵秉强,左余宝,李燕婷,夏雪.
地下咸水资源冻融脱盐机理与淡化技术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12,31(3):54-58.
6
孙贯芳,屈忠义,杜斌,任中生,李金刚.
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模式对土壤温度及盐分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6(2):28-31.
被引量:7
7
乔玉辉,宇振荣.
灌溉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及微咸水利用的模拟研究[J]
.生态学报,2003,23(10):2050-2056.
被引量:52
8
杨真,王宝山.
中国盐渍土资源现状及改良利用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4):125-130.
被引量:187
9
王毅萍,周金龙,郭晓静.
我国咸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9):4-7.
被引量:27
10
杨树青,丁雪华,贾锦风,叶志刚.
盐渍化土壤环境下微咸水利用模式探讨[J]
.水利学报,2011,42(4):490-498.
被引量:22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