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调肝实脾方对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为观察中药调肝实脾方对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可能作用机制,采用夹尾法激怒建立肝郁证模型,以大剂量(26g/kg·d)和小剂量(13g/kg·d)的调肝实脾方进行干预,并设肝郁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对照。采用大黄灌胃法建立脾虚型模型,以大、小剂量(同上)的调肝实脾方进行干预,并设脾虚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对照。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及结肠组织中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表明,实验性肝郁证和脾虚证均存在着胃肠激素的改变,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紊乱是肝郁证、脾虚证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药调肝实脾方能调节肝郁证和脾虚证大鼠出现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从而纠正其胃肠功能的紊乱。
出处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3年第7期5-8,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Coloproct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5

  • 1[1]Thompson WG,Longstreth GF,Drossman DA,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Gut,1999,45(Suppl 2):II43
  • 2[2]Philips SP,Tally NJ and Camilleri M.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Motility disorde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edited by sinn Anuras.Raven Press,td.New York 1992,299
  • 3杜如竹,辽宁中医,1985年,3期,43页
  • 4廖福龙,1984年
  • 5廖福龙,血液流变学在诊断及预防医学中的应用,1981年
  • 6团体著者,药理学实验指导,1980年
  • 7团体著者,1977年
  • 8廖福龙,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年,特集,31页
  • 9廖福龙,图解血液流变学,1989年
  • 10廖福龙,山西医药杂志,1988年,17卷,2期,81页

共引文献1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