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子爲何“老而好《易》”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孔子早年認定《易》爲卜筮之書,未予重視,所以一直没有去研究;五十歲開始沉潛於大《易》,經過一個長時期的研究與探索過程,孔子逐漸發現《易》之德義、未失的教化功能和'古之遺言'的文王之教以及依重《易》之卦爻符號話語系統而得以獲取的超越天道與内在哲理,晚而喜之、老而好之。孔子對《周易》的新發現與對其思想内在的演進軌跡是一致的。一方面,從五十學《易》到老而好《易》的轉變,契合自身思想具有證顯形上和追求超越的一貫精神,與其思想在晚年的發展和轉向保持了一致;另一方面,學《易》過程中,對《易》的内容有了新的發現,對《易》的性質有了新的判定。後一方面的'新得'與前一方面思想上的變動交相互證,兩方面密切吻合,共同推動了夫子晚年好之、喜之而不能已的狀態。綜合思想和文本兩方面的原因,方能完備地暸解孔子'老而好《易》'的真實根由。
作者 程旺
出处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5年第1期234-249,共16页 Study o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ought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先秦主流價值的奠基與變遷”(10JJD720004)階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