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因声求义”在训诂中的运用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是训诂学经常采用的得力工具。《吕氏春秋·重言》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例子,足以说明音韵对于训诂的重要: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呿而口金,所言者莒也。'东汉高诱对其中呿、口金的字注道:'呿,开;口金,闭。…'莒'的读音现在为j u,韵母o属于闭口高元音,为什么高诱的注却说桓公发莒音时口形是张开的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借助先秦古音的知识。原来'莒'在先秦属'鱼'部字。
作者 钟力明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人文论谭》 2010年第1期114-119,共6页 Humanity Forum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