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3年第9期56-58,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参考文献8
-
1范长江.《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A]..《新闻研究与资料》总第11辑[C].展望出版社,1982年5月版..
-
2王芝芙.《老报人王芸生——回忆我的父亲》[A]..《文史资料选集》第97辑[C].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
-
3.《中国新闻史文集》[M].,.第149页.
-
4.《季鸾文存》第1册[M].,.第32页.
-
5李金铨.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2):38-43. 被引量:31
-
6.《季鸾文存》第2册[M].,.第92页.
-
7.《大公报人忆旧》[M].,.第272、273页.
-
8.《季鸾文存》第2册[M].,.第126页.
共引文献30
-
1黄海棠.新闻专业主义对财经报道的启发[J].青年记者,2008(32):54-55.
-
2景刚.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J].当代传播,2004(4):86-87. 被引量:23
-
3吴飞,吴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122-129. 被引量:40
-
4侯迎忠.20世纪初民族新闻业的专业主义解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2):122-125. 被引量:7
-
5商娜红.职业主义与英美新闻业[J].新闻大学,2005(1):38-42. 被引量:6
-
6曹丽虹.试析新记《大公报》的自由主义职业报刊思想[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102-106. 被引量:2
-
7张丽萍.新记《大公报》:从“文人论政”到“新闻专业主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4):98-102. 被引量:9
-
8李良荣,戴苏苏.新闻改革30年:三次学术讨论引发三次思想解放[J].新闻大学,2008(4):1-5. 被引量:34
-
9侯迎忠,郭光华.论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互动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6):137-138.
-
10杨斌成.“五四”传播生态与中国新闻职业主义启蒙[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4):6-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90
-
1吴飞.足协的“封杀令”与媒体的采访权[J].当代传播,2004(2):65-66. 被引量:6
-
2彭兰.网络新闻传播结构的构建与分析(上)[J].国际新闻界,2003,25(1):54-61. 被引量:25
-
3王星白.透析“半岛卫视”的异军突起[J].国际新闻界,2003,25(1):42-49. 被引量:11
-
4张志.日本广电媒介体制的经济学审视[J].国际新闻界,2003,25(1):34-41. 被引量:8
-
5蔡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3,25(1):67-73. 被引量:50
-
6喻国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从“非典型肺炎”风波所想到的[J].新闻实践,2003(6):27-28. 被引量:2
-
7薛洪.报纸参与投资的“三个环节”[J].新闻界,2002(6):26-27. 被引量:1
-
8赵维.隐私,这道甜点——媒介形象与媒介策略札记[J].书屋,2004(1):35-41. 被引量:4
-
9陈力丹.采访权是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延伸[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29-30. 被引量:12
-
10李佳佳.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J].新闻大学,2004(80):37-40. 被引量:3
-
1袁闻笳,袁卫星.论史量才时期《申报》的经营理念及其启示[J].新闻战线,2015(11):66-70.
-
2向翠林.《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及其对于今天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0):241-244. 被引量:4
-
3黄海娟.走出批评报道的误区[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6):129-129.
-
4孙玉宝.信息公开与媒体应对[J].新闻世界,2012(5):8-9. 被引量:1
-
5王泽文,樊红.创新趋势下的新闻资料工作[J].中华文化论坛,2010(2):163-165. 被引量:3
-
6李晓辉.虚假新闻成因及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4,35(6):32-33.
-
7吕文正,王海兰.让报纸成为高速变化的“流媒体”[J].中国报业,2014(5):81-82.
-
8孔蕾蕾.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西部广播电视,2014,35(19):42-42. 被引量:25
-
9韩志国.传媒携手科技前行[J].中国传媒科技,2008(9):9-9. 被引量:1
-
10张海涛.积极推动广播影视发展方式转变[J].求是,2011(3):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