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2003年第3期36-38,30,共4页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参考文献8
-
1Jonathan Goldstein: American Views China, American Images of of China Then and Now, Bethlehem: Lehigh University Press, p.69.
-
2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rt Dynasty: A Critic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s, Introduction Note. P. 3, Waverly Press,Inc, 1938.
-
3[美国]陈毓贤.《洪业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
4余英时.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J].中国史研究动态,1981,0(8):16-19. 被引量:18
-
5余英时的著作主要.《戴震和章学诚》(1976)、《历史和思想》(1976)等.
-
6《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J].中国近代史研究,1983,(1).
-
7Annual Meeting Progran,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p. 46.
-
8余英时.《历史和思想》.,1976..
共引文献17
-
1牛继清.“走出疑古时代”的顾颉刚史学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25-30. 被引量:1
-
2朱政惠.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J].史林,2006(4):165-182. 被引量:13
-
3安琪.器物民族志:中国西南民族博物馆与族群叙事[J].贵州社会科学,2010(2):129-136. 被引量:5
-
4马学良,李伟.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的文献学价值与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2):94-98. 被引量:3
-
5成祖明.走进正典时代——论蔡尔兹“正典的进路”对现代儒学的意义[J].江海学刊,2011(3):59-66. 被引量:1
-
6王辰.试以文献学的方法观照《论语》中的文教思想[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2):6-7.
-
7张京华.谈廖名春评价顾颉刚的方法论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333-335. 被引量:1
-
8成祖明.走出疑古与释古时代的庶人经学[J].江海学刊,2016(3):154-165. 被引量:2
-
9王一心.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非图书馆专业学者任馆长的利弊分析[J].图书馆界,2016(4):1-5. 被引量:1
-
10王红霞.经师,还是经学研究者?——顾颉刚的经学研究角色定位[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6(1):201-2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9
-
1吴承明.论二元经济[J].历史研究,1994(2):96-108. 被引量:23
-
2蔡美彪.历史地理学的巨大成果——《中国历史地图集》评介[J].历史研究,1984(6):25-30. 被引量:5
-
3吴承明.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J].历史研究,1983(1):96-106. 被引量:56
-
4郑天挺.关于徐一夔“织工对”[J].历史研究,1958(1):65-76. 被引量:7
-
5郭沫若.开展历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设高潮——为“历史研究”发刊而作[J].历史研究,1954(1):1-4. 被引量:32
-
6陈寅恪.论韩愈[J].历史研究,1954(2):105-114. 被引量:132
-
7刘秀生.深切缅怀傅衣凌先生──纪念傅衣凌教授逝世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侧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4):1-4. 被引量:5
-
8吴承明.论历史主义[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2):1-9. 被引量:28
-
9景戎华.现代史学的反省与展望——余英时先生《史学与传统》读后[J].学习与探索,1988(5):121-127. 被引量:1
-
10刘大年.关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J].世界历史,1983(4):1-1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82
-
1秦勤.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的阐发与宣传[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3,9(4):127-135.
-
2吴英.史学理论研究30年[J].史学理论研究,2008(2):10-15. 被引量:3
-
3胥志刚.浅论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5(9):38-39. 被引量:1
-
4王海涛.历史学: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J].东岳论丛,2004,25(6):32-35. 被引量:1
-
5吴昱.史学·史家·史观·史派·社会——评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26(1):25-38.
-
6胡尚元.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07-111. 被引量:7
-
7刘兰兮.200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05-112.
-
8杨爱国.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J].东南文化,2005(4):31-37. 被引量:6
-
9李伯重.20世纪初期史学的“清华学派”与“国际前沿”[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5):13-22. 被引量:12
-
10桑兵.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J].中国社会科学,2006(3):171-186. 被引量:24
-
1张崇贵,万直纯.“历史研究是一种纪念”——评《胡适与他的朋友》[J].民国档案,1995(1):122-124.
-
2张琦.留美华人学者的艰辛与梦想[J].海内与海外,2004(7):66-68.
-
3三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J].国际人才交流,2012(3):8-8.
-
4人物[J].中外书摘,2009(12):93-93.
-
5孔远志.印尼华人学者张鑫铭教授与郑和研究[J].郑和研究,2011(4):62-64.
-
6曾枣庄.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综述[J].文史杂志,1991(6):46-46.
-
7陈力娇.永不迷失的精神家园[J].文艺评论,2009(1):76-78. 被引量:1
-
8高恕新.江泽民的老师 著名华人学者顾毓琇[J].华人时刊,1994,0(4):35-35.
-
9代贵喜.王灵贤:中国勺书创始人[J].魅力中国,2008(7):84-85.
-
10习君.唐德刚为胡适整理自传[J].名人传记,2016,0(8):6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