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知识客观性的暧昧追求——评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代以来人们对科学知识客观性追求的焦点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转移到社会科学领域 ,在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这种追求中 ,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者采取的是简单明确、直截了当的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原则 ,而马克斯·韦伯则汲取了新康德主义者价值关联的思想 ,其方法论原则是一种价值关联的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原则是复杂的、深刻的 ,同时又是矛盾的、暧昧的 ,由此也就导致了他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具有一定色彩的乌托邦性质。
作者 尹保华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7期159-162,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5]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三联书店,1997:3;9-10.
  • 2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吴玉章,周汉华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 3王小章.社会的客观知识是否有效及如何可能[J].社会学研究,2002(3):40-48. 被引量:14
  • 4卡尔·曼海姆 黎鸣 李书岽译.意识形态和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5Evans, P.B., Rueschemeyer, D. &Skocpol, T. 1985,"Onthe Road Toward a More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 Evans, P.B., D.Rueschemeyer&T.Skocpol (eds.),Bringingthe State Bac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6[10]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A].外国社会学史[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7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 8弗兰克·帕金,马克斯·韦伯[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30.
  • 9马克斯·韦伯.科学论文集[C].图宾根.1968.
  • 10[16][17][18][19]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朱红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79;10;5;5;93.

二级参考文献16

  • 1A.麦金太尔著.《德性之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页.
  • 2柯伊雷(Alexandre Koyré)谈到过上帝与近代新宇宙论中的无限宇宙的平行性,认为"这个无限宇宙秉承了神的一切本体论属性".参见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三联书店1997年版,4页.
  • 3渡林·罗斯谱.1998.《后现代主义和社会科学》.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4E.涂尔干,1999.《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
  • 5黄光国.2001.《社会科学的理路》,台北:心理出版社.
  • 6金耀基.《范典与社会学的发展》[J].香港中文大学校刊·附刊十五,1985,.
  • 7卡尔·曼海姆.2000.《意识形态和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
  • 8R.M·昂格尔.2001,《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
  • 9韦伯.1902.《社会科学方法论》.朱红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0韦伯.1997,《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