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9
-
1李旭宏,张永,毛海军,徐永能.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规划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150-154. 被引量:25
-
2潘杰,海明,宜江,佩秀.江苏建国以来最大单项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通过峻工验收[J].江苏水利,2006(10). 被引量:1
-
3戴元峰.淮河入海水道:现代水利工程理念的结晶[J].中国水利,2007(2):23-25. 被引量:4
-
4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1994-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
5董肇君.系统工程与运筹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
6王学萌 罗建军.灰色系统方法简明教程[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
7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8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80-200.
-
9崔晓迪,王耀球.基于供需平衡的区域物流耦合系统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8,27(3):6-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5
-
1王彩娟,张晓晨,朱志玲.基于灰色关联的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以宁夏为例[J].宁夏工程技术,2009,8(1):73-76. 被引量:4
-
2唐子可.改进灰色聚类模型在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分类决策中的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2):39-41. 被引量:5
-
3张震,贾强,晏克非.改进灰色聚类模型在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分级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0,18(2):21-25. 被引量:1
-
4梁秋民.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例研究——以淮安市楚州区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3(9):27-29. 被引量:1
-
5李杰,于春田.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的灰色关联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04,21(1):16-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4
-
1胡秀花,田宝瑞.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劳动力就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89-91. 被引量:6
-
2张亚峰.基于灰色理论的河南省产业协调及第三产业发展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68-70. 被引量:5
-
3张亚峰.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1(8):91-92. 被引量:3
-
4李新光,黄安民.福建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探讨——基于R型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9):77-80. 被引量:5
-
5柯丽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协同发展灰色关联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2):26-30. 被引量:8
-
6柯丽菲.城市联盟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3(4):29-34. 被引量:4
-
7邵翠丽.以农业为重点的区域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研究——基于中原经济区的数据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4(4):25-31. 被引量:1
-
8陆华.区域物流枢纽的分类方法——基于灰色聚类法[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3):32-37. 被引量:8
-
9李国旗,金凤君,刘思婧.物流枢纽形成的驱动力与演化机理[J].经济地理,2015,35(4):84-89. 被引量:26
-
10王维刚.浅析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12):194-194. 被引量:4
-
1于春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J].技术经济,1996,15(6):52-53. 被引量:1
-
2黄翔,谭传凤,宋玉蓉.区域发展模式与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1(2):236-240. 被引量:6
-
3陈彦玲,王宗起,胡丽霞.北京远郊区县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测定与发展特色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3,22(4):67-70. 被引量:1
-
4贺慧.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探讨[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18(2):53-57.
-
5张建军,李琳.区域网络开发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50-54. 被引量:7
-
6许世坚.我国东西部发展战略比较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0,21(4):18-21.
-
7朱丽萌.我国增长极格局的演变与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3(4):126-128.
-
8谢晓波.区域经济理论十大流派及其评价[J].浙江经济,2003(23):34-36. 被引量:7
-
9刘玉龙,陆大道,刘卫东.中国沿海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讨论[J].经济地理,1995,15(2):6-11. 被引量:1
-
10许丽君.论六盘水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开发方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3(4):71-7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