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解读冯友兰的“接着讲”
被引量:
7
How to Explain Feng Youlan's “Speak Following the Previou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接着讲”是在时代变革中实现的 ,又是在自身发展中完成的。“接着讲”赋予中国哲学以现代精神 ,又要继承中国哲学的实质内容。“接着讲”的最大启示是“天地境界说”
作者
蒙培元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152-157,共6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接着讲”
理性精神
精神境界
人与自然同一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卢风.
“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J]
.学术月刊,2002,34(4):5-12.
被引量:10
2
卢风.
“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1):4-9.
被引量:6
3
沈幼琴.中国哲学和可持续发展——冯友兰“天地境界”研究[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00.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德]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 洪佩郁等译.《启蒙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2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56-57页.
3
马克·斯劳卡.大冲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96.
4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29.
5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伦理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4..
7
霍克海默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8
康德 何兆武 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5页.
9
[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 孙瑜译.《伦理经济学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12.
共引文献
14
1
李育红,魏丽华.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学的意义[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19-21.
2
张萍.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伦理学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1-3.
3
张萍.
冯友兰四境界之社会伦理意义[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86-88.
被引量:1
4
姜姣.
冯友兰“天地境界”述评[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197-198.
5
李智敏.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7(5):26-28.
6
董学荣,罗维萍.
基诺族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J]
.昆明学院学报,2009,31(4):58-62.
7
罗维萍.
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65-67.
被引量:8
8
罗维萍.
基诺族传统信仰的生态伦理价值[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1):142-147.
被引量:5
9
费维斌,董军.
试析“生存困境”之根源——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思[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47-50.
被引量:1
10
罗维萍.
“三生教育”的生态伦理价值取向[J]
.昆明学院学报,2010,32(2):8-11.
同被引文献
58
1
黄玉顺.
“超验”还是“超凡”——儒家超越观念省思[J]
.探索与争鸣,2021(5):73-81.
被引量:18
2
邱丕相,郭玉成.
论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64-67.
被引量:40
3
黄玉顺.
主体性的重建与心灵问题——论当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重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8-124.
被引量:27
4
柴毅龙.
冯友兰与柏拉图[J]
.中州学刊,1996(3):64-68.
被引量:1
5
崔唯航.
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J]
.学术研究,2004(9):17-19.
被引量:12
6
刘世定,邱泽奇.
“内卷化”概念辨析[J]
.社会学研究,2004(5):96-110.
被引量:460
7
温力.
论武术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17(2):21-26.
被引量:14
8
张汝伦.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J]
.哲学研究,2006(5):36-42.
被引量:6
9
许德音.
“中国式管理”还未通过检验[J]
.21世纪商业评论,2005(9):104-107.
被引量:3
10
朱汉民.
重建“中国哲学”的双重理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71-7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黄勇,彭纪生.
中国管理学的基本发展理路探析[J]
.软科学,2012,26(7):38-42.
2
李海超.
“接着讲”还是“重建”?——现当代中国哲学开展方式反思[J]
.贵州社会科学,2015(11):17-21.
3
朱松美.
《左传》对《春秋》的创造性诠释[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6):56-61.
被引量:2
4
周赟.
论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厚植的几个理论问题[J]
.学术探索,2017(9):121-125.
被引量:2
5
张佳.
岳麓书院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J]
.文化软实力,2021,6(3):43-45.
6
乐晓旭.
“超越”概念的不同倾向--论冯友兰“理”与柏拉图“理念”之异同[J]
.当代儒学,2021(2):94-108.
7
韩政,王国志,张宗豪.
从强制阐释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武术研究的理论窠臼与纾困方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9):1-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朱松美.
从《孟子》诠释看经典诠释的时代性[J]
.管子学刊,2017(2):31-34.
2
张子薇.
近十年来国内《左传》研究综述[J]
.职大学报,2021(1):29-35.
3
漆才杰,龙行年,彭鹏.
地域武术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逻辑机理与推进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4,41(1):87-98.
被引量:3
4
徐贵华.
中小学武术课程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现实价值、内在逻辑和生成理路[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4,23(10):74-80.
5
於天,柳清.
人文湾区建设视角下的岭南文化育人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佛山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2019,39(4):103-107.
被引量:3
6
沈悦.
从文化本身谈校园文化建设[J]
.学周刊,2019(11):186-187.
被引量:1
1
鲍时好.
冯友兰的“接着讲”与“天地境界”[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6):240-241.
2
王灿斌.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生态环境危机面前人类的两难选择[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3):32-34.
被引量:8
3
胡成胜,何柳.
禅宗思想与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初探[J]
.船山学刊,2007(1):101-103.
4
曾昭斌.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的环境伦理意蕴[J]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4):9-11.
5
陈晓龙,韩传强.
论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22-25.
被引量:4
6
王全书.
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J]
.求是,2002(16):38-41.
被引量:13
7
武才娃.
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说——兼论王国维的艺术境界[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2):7-9.
8
史晓宇,赵健.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佛道思想的融通[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1):112-116.
9
何柳.
论冯友兰“天地境界说”与禅宗哲学的几点区别[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12-14.
10
石昕晖.
“天地境界说”与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58-60.
被引量:1
中州学刊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