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门坡下蜀土微结构与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出处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26-34,共9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Natur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12
-
1林家骏,吴芯芯,郑乐平.长江中下游典型下蜀土剖面成分对比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4,32(2):31-35. 被引量:12
-
2刘永青.南京市区地基土的工程地质区划[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21(3):49-50. 被引量:14
-
3李立文 方邺森.南京附近下蜀土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16:3-20.
-
4王永焱.黄土与第四纪地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80-83.
-
5胡郁文.南京附近下蜀土工程地质特性.成都地质学院报,1992,(1):949-954.
-
6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上海至云南瑞丽国道主干线南京至杭州高速公路(南京至溧水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全一册)[R].2005.
-
7吕民康.不同层位下蜀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性及形成机理[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5(5):96-99. 被引量:4
-
8夏佳,陈新民,严三保,阮永平.现代河漫滩软土固结与压缩微结构探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7,19(5):67-73. 被引量:10
-
9夏佳,韩爱民.南京附近古砾石层的地质特征与工程力学性质[J].工程地质学报,1999,7(1):35-39. 被引量:3
-
10刘国恩.南京市区工程边坡特征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对策[J].江苏地质,2000,24(4):229-23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7
-
1浦辛刚,陈新民.下蜀黄土用作填埋场衬垫层的防渗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45-48. 被引量:3
-
2韩爱民,肖军华,乔春元,丁长阳.三轴压缩下南京下蜀土的宏、微观性状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43(6):1897-1903. 被引量:15
-
3有效配置Photoshop[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2(3):41-42.
-
4韩爱民,李彤,章磊,徐洪钟.南京下蜀土水敏性特征的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6):81-86. 被引量:11
-
5韩爱民,李彤,徐洪钟.脱湿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的土水-力学特性[J].工程地质学报,2016,24(2):268-275. 被引量:6
-
6陈昭旭.影响降雨入渗边坡能力因子试验研究[J].江苏建筑,2017(3):101-103.
-
7李振江,孙少锐,宋京雷,施威.连续暴雨状态下下蜀土滑坡失稳机制分析及应急处置[J].河南科学,2016,34(7):1140-1147. 被引量:8
-
1叶鸥,宋培建.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J].建工技术,1999(1):33-40.
-
2强瑜.关于湿陶性黄土属性的几点看法[J].中州建筑,1991(4):42-48.
-
3孙振堂,秦小林,刘尧军.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研究——试验设计及南京下蜀土的工程地质性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93,6(3):31-38. 被引量:2
-
4H.M.Jennings,M.C.Garci,C.M.Neubauer,G.M.Moss,P.D.Tennis,E.F.O'Neil,黄选明.微结构与收缩的关系[J].工程质量,2007,25(10):51-53.
-
5陈嘉鸥,叶斌.珠江三角洲粘性土微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0,16(5):674-678. 被引量:23
-
6程红.论哈尔滨市地下水对建筑物地基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232-232. 被引量:2
-
7张中.测试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水泥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二)[J].中国建材科技,1996,5(1):1-5.
-
8冯乃谦.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微结构[J].混凝土,1996(6):16-22. 被引量:23
-
9张光玉.用界面-填料法改善混凝土粗集料界面区微结构的研究[J].铁道学报,1992,14(4):102-107. 被引量:1
-
10李杰.粉喷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8,0(1X):168-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