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524-524,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3
1 宋京玲.一起食用日本鲭鱼引起的组胺食物中毒报告[J] .职业与健康,2005,21(2):227-228. 被引量:7
2 黄志勇.几种鱼制品的组胺含量[J] .福建水产,1995,17(2):25-26. 被引量:2
3 孙黎黎,薛丰松.鱼类组织胺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2):196-196. 被引量:3
4 李志军,吴永宁,刘浩,薛长湖,赵云峰,凌云.葡萄酒中生物胺多组分的UVD/FLD串联HPLC方法研究[J] .卫生研究,2005,34(5):577-580. 被引量:18
5 赖小玲,何志权,陈华絮,肖生鸿.几种海产品储藏期间组胺含量及其品质的变化[J] .食品科学,2007,28(1):333-336. 被引量:11
6 李志军,薛长湖,封锦芳,周蕊,周雪飞,吴永宁,赵云峰.柱前衍生-RP-HPLC方法测定水产品中生物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3):427-431. 被引量:13
7 Brinker C D, Kerr M, Rayner C. Investigation of biogenie amines in fish and fish products [ M ]. Victor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uman Services, 1995.
8 Taylor S L. Histamine poisoning associated with fish, cheese and other foods [ M ] . Switzerland: Monografia ( VPH/ FOS/ 85.1), WHO, Geneva , 1985: 17.
9 中国预防医学院标准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9.
10 王以力.一起食用鲐鱼引起组胺中毒报告[J].江苏卫生保健,2000,2(1):60-60.
引证文献3
1 赖小玲,何志权,陈华絮,肖生鸿.几种海产品储藏期间组胺含量及其品质的变化[J] .食品科学,2007,28(1):333-336. 被引量:11
2 李志军,吴永宁,刘祥亮,朱定波,时盼盼,贾忠伟.不同贮存及加工条件对海产品中组胺与TVBN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2):347-349. 被引量:14
3 刘海,曲德成,王晓龙.狐狸变质鱼中毒的诊疗[J] .野生动物,2010,31(1):9-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4
1 李志军,吴永宁,刘祥亮,朱定波,时盼盼,贾忠伟.不同贮存及加工条件对海产品中组胺与TVBN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2):347-349. 被引量:14
2 金高娃,蔡友琼,于慧娟,钱蓓蕾.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罐头中的组胺[J] .色谱,2010,28(11):1099-1102. 被引量:17
3 吴东晓,杨文鸽,徐大伦,周星宇,欧昌荣,施惠栋.电子束辐照对鲐鱼肉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3):484-489. 被引量:15
4 张霞,刘光明,郝更新,杨燊.茶多酚在蓝圆鲹保鲜中的应用与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338-340. 被引量:1
5 李璇,邓尚贵,张宾,林雪,梁锐.电子鼻识别技术在鲐鱼鲜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科技,2013,38(3):302-306. 被引量:5
6 蒋倩倩,戴志远,赵巧灵,吴佳佳,王宏海,卜俊芝.冰藏鲐鱼中组胺的产生及腐败微生物的变化[J] .中国食品学报,2013,13(8):219-224. 被引量:20
7 袁月荣,张立军,舒黎晔,陈建军.头足类海产品中化合物和生物毒素与食源性腹泻相关性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4,26(4):377-380. 被引量:2
8 章茜琳,李向阳,刘书来,丁玉庭.不同冻藏温度下鲣鱼暗色肉的品质分析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10):329-331. 被引量:4
9 周聃,徐坤华,赵巧灵,郑振霄,戴志远.2种大洋性金枪鱼赤身营养价值分析与评价[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0(11):14-18. 被引量:11
10 汤元睿,谢晶.金枪鱼气调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4,35(9):296-300. 被引量:14
1 张根社.烹调不能破环鲐鱼体中的组胺——对一起组胺食物中毒所提问题的探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5,5(4):240-241.
2 周慧红.建筑工地食物中毒事件频发的原因与对策[J] .医学信息,2010,23(4):1108-1109.
3 陈平,徐娥英.一起学生食用豆浆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02,18(11):54-55. 被引量:1
4 周庆荣.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3):39-40. 被引量:4
5 柳立莉,高起渊,李艳宏,刘宝军.一起高组胺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 .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2005,3(5):49-50.
6 方月华,陈穗芬,邓志豪.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1004-1004.
7 姚秀芬.淄博市学校食堂食品和餐饮具监测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5,5(4):829-829.
8 叶耀和,黎宜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7,20(2):104-104.
9 林树森,孙百军.一起甲胺磷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365-365. 被引量:2
10 司远仁,姚硕.一起集体食物中毒的调查与思考[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15(6):35-3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