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5-47,共3页
Rural Economy
二级参考文献3
-
1胡志坚,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2000年
-
2王辑慈,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7期,27页
-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79年,28页
共引文献108
-
1郑微波,郑敬东.核心竞争力:区域文化传播的新角度诠释[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168-171. 被引量:12
-
2黎鹏.区际产业的互补性整合与协同发展研究——理论依据、实践需求和方法论思路[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5):46-50. 被引量:5
-
3王慧.河南产业集群选择问题统计研究[J].经济经纬,2004,21(4):83-87. 被引量:2
-
4肖亚玲,黎露,廖奕翔.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市场周刊,2008,21(5):43-44. 被引量:3
-
5王静,马荣全.物流战略成本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1(9):104-106. 被引量:6
-
6黄善明.论区域核心竞争力演变的生产力基础[J].云南社会科学,2004(4):47-50. 被引量:21
-
7黄璐.论基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经营[J].经济体制改革,2004(5):151-153. 被引量:6
-
8彭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J].甘肃理论学刊,2003(1):42-46. 被引量:1
-
9丁小强,李雪松.论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J].经济评论,2004(6):22-25. 被引量:8
-
10李仁安,程捍东.培育湖北农村核心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6):198-201.
同被引文献24
-
1陈恭军,袁亮,刘莹.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研究[J].当代经济,2007,24(18):94-95. 被引量:10
-
2游士兵,肖加元.农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J].中州学刊,2004(5):54-56. 被引量:13
-
3韩宏华,熊德平.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6):87-90. 被引量:5
-
4成伟光,李志刚,简王华.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2005,20(1):53-56. 被引量:69
-
5李植斌.浙江省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68-71. 被引量:8
-
6肖丹丹.简析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农村经济,2005(8):89-90. 被引量:2
-
7姜新旺,贺正楚.可拓法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学家,2005(5):105-110. 被引量:12
-
8吴相利.英国农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5,20(6):115-117. 被引量:8
-
9伍进.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构建探析[J].特区经济,2006(1):210-211. 被引量:16
-
10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26(5):854-856. 被引量:66
二级引证文献6
-
1何强,邓鑫,李川,严中成,漆雁斌.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四川省91个县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241-252. 被引量:11
-
2王晓蓉.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131-135. 被引量:7
-
3杨欣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国内农业竞争力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5):314-315.
-
4江三良,袁丽.安徽省县域创新创业软环境衡量比较[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1):35-41. 被引量:1
-
5王恩惠.县域经济视角下的农业生产现代化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8):99-99.
-
6刘红玉,张景川.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0):45-50. 被引量:3
-
1杜黎明.县域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9):36-39.
-
2徐勇.国外农业产业化道路的一般规律[J].农村牧区机械化,1996,0(4):10-11.
-
3孙俊,周富贵,张金军.对襄樊市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的调查[J].金融参考,2003(10):83-89.
-
4冯岑明,方德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20(5):31-33. 被引量:10
-
5温珍奎,郭庆方.知识经济改造传统农业的经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3.
-
6朱小庆,杨金龙.镇江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J].农业装备技术,2002,28(6):6-6.
-
7倪宏伟.淮南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跨入历史新阶段[J].安徽省情省力,2010(3):41-41.
-
8熊太兰,纪翠红.永安市蔬菜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长江蔬菜,2004(1):56-57.
-
9景堃.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53-356. 被引量:2
-
10柴岩,冯佰利.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5):57-61. 被引量: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