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Safety Analysis of Transgenic Biologyin Agriculture
出处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年第9期4-5,19,共3页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137
-
1张国雄.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安全性综述[J].鄂州大学学报,2004,11(4):74-75. 被引量:2
-
2吴永美,毛雪,王书建,李润植.转基因改良植物的营养价值[J].生物工程学报,2004,20(4):471-476. 被引量:17
-
3李尚波,王革新,李素.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安全性问题与对策[J].中国禽业导刊,2004,21(8):17-18. 被引量:3
-
4周萍萍,吴永宁,张建中.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现况与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3):254-258. 被引量:18
-
5辜青青,谢凤俊,邵素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J].江西园艺,2004(6):33-35. 被引量:3
-
6操小娟.转基因生物(GMOs)越境转移控制的法律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1):28-30. 被引量:3
-
7孙莉.植物引种的生物安全性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05,34(1):34-37. 被引量:2
-
8刘京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与产业化展望[J].生物学教学,2001,26(5):1-2. 被引量:10
-
9刘洋,文治瑞.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55-59. 被引量:4
-
10林捷,刘红,范文.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前景及管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66-166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3
-
1孔彦.转基因食品及其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50-52. 被引量:7
-
2芮玉奎,罗云波,黄昆仑,王为民,张录达.近红外光谱在转基因玉米检测识别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0):1581-1583. 被引量:46
-
3张慎举,袁仲,宋成斌.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及其安全性管理[J].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1):111-113. 被引量:11
-
4钟福生.论生物安全与我国生物安全的措施[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2):123-124. 被引量:4
-
5余春燕,励建荣,顾青,于平.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2):185-188. 被引量:1
-
6张慎举,袁仲.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2):15-17. 被引量:6
-
7于广涛,王德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中外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06,4(29):232-232.
-
8王雅,韩琳梅,文乐元,陈晓前.转基因食品引发的社会争论与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1):42-44.
-
9张纪宁.浅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J].科技信息,2008(8):256-256.
-
10陈思礼,袁媛.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J].中国热带医学,2008,8(4):662-66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09
-
1孔彦.转基因食品及其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50-52. 被引量:7
-
2敬凌霞,郑建,黄爱龙.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z1):134-136.
-
3李艺,王悦,王健,赵翔宇,王芳,别晓敏.除草剂筛选小麦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浓度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7(5):664-667.
-
4王艳睿.IT专业网站,探索长命的炼丹之路[J].IT时代周刊,2005(11):62-63.
-
5邱彩红,柳鹏程,冯中朝.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变迁[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34-2535. 被引量:1
-
6邱彩红,柳鹏程,冯中朝.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生态经济,2006,22(7):110-113. 被引量:14
-
7芮玉奎,黄昆仑,田慧琴,郭晶,罗云波.用近红外光谱分析转基因抗虫棉根际全氮和有机质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35-37. 被引量:7
-
8张晓芳,俞信,阎吉祥,倪勇.近红外反射技术开放式检测棉籽中水分和油含量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3):473-476. 被引量:18
-
9史苏佳.近红外对食品的无损伤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3):177-179. 被引量:15
-
10郭俊国,彭欣,张加余,郎庆龙.现代光谱及色谱在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中的展望[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7,26(1):101-103.
-
1彭瑛.我国大豆产业安全性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6):323-324.
-
2“转基因”第七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首提“科普”[J].今日科苑,2015,0(2):26-26.
-
3吕孝云.刍议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分析的关联[J].现代食品,2016,1(24):39-40. 被引量:1
-
4于伟岩.综合制药企业热动联产的优点及安全性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24):60-61. 被引量:1
-
5张卫.推进改革创新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答记者问[J].中国食品,2015,0(7):32-37.
-
6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施全面管理[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2(8):15-15. 被引量:1
-
7王志振.转基因食品 掀起你的盖头来[J].中国粮食经济,2003(5):48-49.
-
8谷悦.加强科学普及 让转基因不再“恐慌”[J].中国食品,2015,0(5):92-93. 被引量:3
-
9刘东海.解决大豆重迎茬问题的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3):34-34.
-
10王晓文,高阳.转基因作物主要特性及环境安全性分析[J].知识经济,2009(9X):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