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劳动就业问题都是一根关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敏感神经。在我国,做好城镇待业青年的劳动就业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长期的艰巨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商品生产迅速发展,为全社会的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前一段安置就业的重点过份地放在大中城市,使劳动就业的“天平”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七五”期间我国的大中城市就业矛盾虽然得到了初步缓和,但县城和集镇待业人员比重在逐步上升,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全国城镇待业人员总数中,县城和集镇待业人数的比重,由1980年的38%上升到1985年的49%(见中国劳动科学》1987年第4期第9页)。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由于县城和集镇就业渠道狭窄,这种比例将会象“滚雪球”一样持续上升。因此,有关决策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在认真贯彻“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同时,采取“逆向就业”的方式进行安置。所谓“逆向就业”,是指城镇待业劳动力向乡村的“逆向流动”。
出处
《生产力研究》
1988年第2期60-63,共4页
Productivity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