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生理论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运用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运用共生理论提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时当前重点应注意处理好五大共生关系。即人与自然共生、城乡共生、区域间共生、社会各阶层之间共生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共生。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首先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在1879年提出的。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随着共生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
作者
刘荣增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商学院
出处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126-127,共2页
China Market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共生单元
真菌学家
欠发达地区
人与自然
国家竞争力
改革开放战略
全球产业分工
工业化中期阶段
共生关系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3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56
同被引文献
213
1
苏海洋,陈朝隆.
不同开发模式红色旅游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共生发展差异研究——以革命老区梅州蕉岭县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4):434-441.
被引量:9
2
陈长春.
乡村产业振兴核心在运营[J]
.中国乡村发现,2021(3):43-48.
被引量:2
3
张晓莉.
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2):40-41.
被引量:5
4
何绍福,朱鹤健,于苏建.
优化农业资源利用 发展特色生态产业——马坪镇特色生态产业体系建设[J]
.三明学院学报,2003,21(2):45-50.
被引量:2
5
洋龙.
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J]
.文史哲,2004(4):145-151.
被引量:125
6
郎友兴.
从小区到新故乡:社区文化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
.浙江社会科学,2013(5):76-81.
被引量:20
7
齐平,梁超伦.
“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法[J]
.哲学研究,1981(1):15-20.
被引量:2
8
吕英寰.
论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统一[J]
.哲学研究,1979(12):44-49.
被引量:1
9
金守庚.
论平衡与不平衡[J]
.哲学研究,1982(2):3-9.
被引量:1
10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34
引证文献
14
1
刘松平,刘国平,周艳荣.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5):34-35.
被引量:14
2
钱旭升,童莉.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的文化阐释[J]
.课程.教材.教法,2010,30(7):77-81.
被引量:5
3
罗生全,欧露梅.
中小学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文化透视[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1(11):20-23.
被引量:5
4
王珍珍,鲍星华.
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131-136.
被引量:78
5
许晓明.
基层工会职工关爱工程研究[J]
.价值工程,2013,32(27):170-172.
被引量:4
6
黄东桂,何春燕.
论泛北部湾区域伦理文化建设的原则[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5):7-10.
7
夏立明,李雪娜.
基于哲学共生理念的供应链联盟稳定性分析[J]
.商业研究,2013(12):165-170.
被引量:2
8
樊红敏,刘晓凤.
共生理论与有机社区——城市有机共生式社区建设模式的提出与构建[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9(1):161-168.
被引量:15
9
朱鹏颐,黄新焕.
共生理论视角下创新农业生态经济研究范式[J]
.生态学报,2017,37(20):6945-6952.
被引量:12
10
张秀秀,周定财.
共生理论视角下农村水环境治理路径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3):68-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56
1
胡子涵,姚俊宇.
共生视角下农村合作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以桂滇黔三地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8):73-76.
被引量:1
2
王溥,胡方园.
校友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与路径选择[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8):119-122.
被引量:6
3
叶国灿,郑余,陈晖.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与绍兴地方互动发展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7):1-3.
4
王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52-55.
被引量:25
5
李娜,毛永强.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4):105-107.
被引量:3
6
罗生全,欧露梅.
中小学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文化透视[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1(11):20-23.
被引量:5
7
赫英歧,李坤.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2012(9):75-77.
被引量:1
8
王珍珍,李雪莲.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动因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视角[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30-37.
被引量:11
9
王珍珍,李雪莲.
海西“产业-港口-城市”三群联动的共生系统[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3,21(2):10-14.
被引量:2
10
朱道元.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
.中国电子商务,2013(15):176-176.
1
杨波.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联盟构建模式研究[J]
.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57-58.
被引量:1
2
刘志迎,郎春雷.
基于共生的产业经济分析范式探讨[J]
.经济学动态,2004(2):29-31.
被引量:13
3
杨文婵.
基于共生理论的关天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J]
.发展,2016(8):68-69.
4
王查娜.
对话纽贝里夫妇[J]
.新体育,2005(5):46-46.
5
马金凤.
试论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的关系[J]
.建设科技,2007(11):71-72.
6
生延超.
技术联盟的产生与发展——一个共生学的解释框架[J]
.中国科技论坛,2007(1):90-93.
被引量:13
7
程慧,李宗植.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共生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7(3):46-49.
被引量:4
8
魏江春.
冬虫夏草产业现代化开启生物经济之先河[J]
.紫光阁,2016(11):92-92.
9
张可喜.
张可喜:日本“第六产业”与城乡共生[J]
.经济研究信息,2010(8):24-26.
10
赚取金钱和财富的不是运气[J]
.小学科学,2011(3):54-54.
中国市场
2006年 第Z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