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中西乐器共鸣体背后的文化意涵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音乐的产生发展必然会受到文化影响甚至支配。乐器作为将音乐鸣响于世的重要终端,其本身就被文化所投射的影响所塑造。乐器在此不仅是响器,而是一条供我们触及文化本真的途径,是一种解释和理解方法。本文从文化角度对比了中西乐器共鸣腔体及其鸣响效果的不同,并指出其根源在于中西方人生态度的差异,即:中国传统文化偏向内省式的观照,西方则表现为外化式的需求。
作者
刘婉辰
机构地区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基金
<中西文化预设下的乐器观初探>2013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硕士研究生立项
项目编号CXLX13-634
关键词
乐器
共鸣体
中西文化
差异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胡晓东.
功能与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乐器文化——论项阳在中国乐器文化研究中的多重视角[J]
.人民音乐,2012(3):50-53.
被引量:1
2
何丽丽.
多元文化视角的乐器文化因素[J]
.人民音乐,2009(4):80-83.
被引量:5
3
杨民康.
中西乐器和音乐分类法的多维关系比较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3):96-104.
被引量:7
4
刘莎.
乐器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课题[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4):86-91.
被引量:6
5
刘承华.
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
.乐器,1996(2):1-4.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孙丽伟.
福建南音琵琶与日本琵琶比较两题[J]
.音乐研究,1998(2):30-34.
被引量:8
2
生驹寿彦,刘世龙.
埙、壎本是同一物吗?——兼释日本弥生陶埙形体之暗示[J]
.中国音乐,1996(2):16-19.
被引量:4
3
项阳.
五弦筑定弦刍议[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3):9-12.
被引量:1
4
郑德渊.
乐器分类体系[J]
.中国音乐学,1994(4):71-80.
被引量:12
5
赵世骞.
箜篌与篌箜诗[J]
.民族艺术,1993(4):168-171.
被引量:1
6
项阳.
胡琴类弓弦乐器说[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1):16-23.
被引量:14
7
项阳.
化石乐器“挫琴”的启示[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4):4-8.
被引量:15
8
杨民康.
布朗族音乐形态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3):37-45.
被引量:9
9
项阳.
与中国弓弦乐器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国音乐学,1992(1):113-123.
被引量:14
10
汤咪扫.
筝与瑟之辩证关系[J]
.中国音乐,1991(2):34-3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7
1
康修机,王万兴.
动画片中声音的民族化特征分析[J]
.电影评介,2007(22):26-27.
被引量:10
2
刘承华.
中国传统音乐的“自然”母题及其文化意蕴[J]
.中国音乐学,2002(3):37-43.
被引量:18
3
刘承华.
文化在音乐中的复制——“文化影响音乐的机制”研究之二[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4):29-33.
4
王晓俊.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分类问题探讨[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4):82-87.
被引量:2
5
何丽丽.
多元文化视角的乐器文化因素[J]
.人民音乐,2009(4):80-83.
被引量:5
6
王文琦.
浅析中西音乐的情感属性[J]
.社会科学战线,2010(1):260-261.
7
蔡灿煌.
乐器、音乐与人际关系:乐器学研究的发展与现今趋势[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4):87-94.
被引量:7
8
刘承华.
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机制——兼及艺术的文化学阐释路径[J]
.艺术百家,2012,28(6):118-126.
被引量:6
9
罗嘉琪,唐衡.
二胡与手风琴曲《中国风》赏析[J]
.前沿,2013(5):199-200.
10
王惠芹.
乐器分类体系研究综述——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搜索引擎[J]
.艺术教育,2013(9):61-6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吕佳,欧阳范鹂.
浅析中外音乐史异同[J]
.大众文艺(艺术版),2008(6):40-40.
被引量:2
2
刘燕.
中西音乐和谐审美观之比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9-133.
被引量:1
3
吴红歌.
“文”以载道与“乐”以载道——中西歌剧音乐核心创作观之比较研究[J]
.音乐创作,2015(5):112-1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屈梦雪.
运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音乐作品的策略分析[J]
.北方音乐,2015,35(23):158-158.
被引量:1
2
魏梦昕.
浅析20世纪中西音乐差异[J]
.中国文艺家,2018(11):91-9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姚仲达.
长号乐器与中国民族声乐合奏可行性探究[J]
.当代音乐,2020(7):126-129.
1
章彦.
学习西洋乐器者兼学民族乐器的意义[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3):81-80.
2
庄永平.
中西乐器及手法论[J]
.中国音乐,1985(4):16-18.
3
何艺.
中西器乐作品移植论谈[J]
.黑河学院学报,2012,3(2):89-92.
被引量:2
4
江江.
钢琴与古琴孰高?──近代中西乐器比较中的审美视野[J]
.钢琴艺术,1999(6):44-45.
被引量:2
5
陈正生.
大同乐会活动纪事[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18(2):13-17.
被引量:14
6
张向锋.
唢呐的发音与气息的运用[J]
.东方艺术,2004,0(S1):111-111.
7
郭静.
论中国传统响器的发展和保护[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4):150-152.
8
教你一招——手工制作“摇响器”[J]
.琴童,2006(9):26-26.
9
詹棉棉.
以竹笛和长笛为代表的中西方管类乐器的源考与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5):80-81.
被引量:1
10
夏燕.
论高校中西乐合奏的意义和作用[J]
.北方音乐,2015,35(5).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