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月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基于《全唐诗》及其他文献资料,探讨了李白诗歌中写"月"的特点,然后从寄情、造景、拟人、明志、探理等角度研究了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试图从中窥探出李白对"月"的独特情感,让后世人们体验这位浪漫诗人对"月"的情怀,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体会盛唐诗歌的艺术魅力,了解那一份不可多得的古风古情。
作者
杨清艳
机构地区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7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李白
月意象
特点
寄情
探理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穆树红.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及内涵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10X):111-112.
被引量:1
2
甘成英,毛晓红.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2):89-93.
被引量:5
3
徐学凤.
承载人生的“明月”[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8):41-42.
被引量:2
4
熊素玲.
托明月以寄情——论李白咏月诗的精神世界[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2):25-28.
被引量:1
5
潘殊闲.
独酌:李白内心孤独的真实印记——兼论后世的独酌情怀[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5):66-71.
被引量:6
6
张立.
也谈李白与“月”的不解情缘[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1):46-48.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杨义.
李白的明月意象思维[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5):119-128.
被引量:18
2
刘海洲.
巴蜀文化视野中的“巴味”与“蜀味”——以巴、蜀两地的文学创作为例[J]
.红岩,2009(3):181-186.
被引量:2
3
刘茂才,谭继和.
巴蜀文化的历史特征与四川特色文化的构建[J]
.四川省情,2005(10):8-10.
被引量:5
4
毛晓红,黄全彦.
儒家文化对李白创作的影响分析[J]
.当代文坛,2006(6):137-139.
被引量:8
5
太白独酌图[M]//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6
孟棨.本事诗[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裴斐.李白个性论[M]∥中国李白研究会.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
8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7.
9
任华.杂言寄李白[M]∥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1492.
10
魏颢.李翰林集序[M]∥王琦.李太白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1450.
共引文献
10
1
曾静荷.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浅谈[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10):65-65.
2
郑小琼.
蜀道文学对李白诗风和人格形成的影响[J]
.中华文化论坛,2015(9):174-177.
3
潘殊闲.
元代文坛“中流一柱”胡祗遹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与传播[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1):12-15.
被引量:1
4
邓亚亚.
从紫砂“劲竹套壶”窥见中国文人的雅趣[J]
.江苏陶瓷,2017,50(1):52-52.
被引量:1
5
杨礼达.
探究紫砂“梦里水乡 诗意江南壶”的文人雅趣[J]
.江苏陶瓷,2017,50(1):72-72.
6
周岳梅.
试论李白诗中的月意象[J]
.北方文学(中),2017,0(3):71-71.
7
穆树红.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及内涵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10X):111-112.
被引量:1
8
毛若,贾明峣.
绵阳李白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发示范效应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4):106-110.
9
潘殊闲.
当代视野下的李白文化价值初探[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0(1):26-33.
被引量:5
10
朱昱璇.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四川女性文学形象——以李劼人小说为例[J]
.文史杂志,2022(3):76-82.
1
董晓平.
苍凉与虚无——1940年代后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3):37-42.
2
蔡运启.
浅析哈姆雷特情感中蕴含的多重性意义[J]
.校园英语,2015,0(6):249-249.
3
徐雁.
论艾青诗歌创作艺术的独特美[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6):72-75.
被引量:1
4
李宗坡.
《春江花月夜》中的造景与寄情[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4):12-13.
5
姜全德.
造景抒情:“了不为秋悲”——赵执信《秋暮吟望》赏读[J]
.语文月刊,2016(2):86-87.
6
刘岳峦.
散文的情味语言美[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3):34-36.
7
高彪.
浅析钟嵘《诗品序》中的诗歌发生论[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5):89-91.
8
胡大雷.
论中古游览类诗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2):45-51.
被引量:2
9
黄秀端,黄丹玥.
唐诗里竹子造景的意象组合及意境创造[J]
.理论观察,2008(3):134-135.
被引量:1
10
杨万元.
古典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03S):73-73.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