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少年中国》的形式诗学——以新诗“发生”为背景的考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新诗草创期,《少年中国》同人的诗学探索有其值得关注的独异性。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个群体以音律为核心的形式意识,接着追溯了这种形式意识的来源及其实质,最后立足于新诗发生的背景,考察了早期新诗坛杂沓语声中《少年中国》诗学探索的意义。作者认为,《少年中国》的诗学探索在当时普遍的诗歌'新'与'旧'对峙的格局中,增添了一些后来被反复讨论的向度,如诗的音律、诗与'非诗'、诗的本体、诗与散文等;其形式诗学也因较多社会文化理想的融入溢出了新诗自身的边界。
作者 张桃洲
出处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132-145,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新诗格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CZW013)的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李思纯.诗体革新之形式及我的意见[J].少年中国,1920,2(6).
  • 2田汉.诗人与劳动问题[J].少年中国,(1920).
  • 3胡适 杨匡汉 刘福春.谈新诗[A].杨匡汉,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上:上编[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
  • 4宗白华.新诗略谈[J].少年中国,1922.
  • 5李思纯致宗白华[J].少年中国,1920.
  • 6闻一多.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A].闻一多全集[C].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7李璜.法兰西诗之格律及其解放[J].少年中国,1921.
  • 8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c].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 9胡适致任鸿隽[A].转引自吴文祺.新文学概要[M].上海书店据中国文化服务社1936年版影印.
  • 10胡适.答钱玄同书[A].胡适文存[C].上海书店.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