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江南的庙会组织与村落社会——以吴江市的口述调查为中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吴江市大长浜村的口述调查成果,从以村庙营运为中心的民间信仰的角度,对民国时期江南低乡地带的村落结构及基层社会的重叠性进行初步的分析。"社村",即各散村因土地庙、村庙的祭祀、信仰而形成的区域——是江南农村形态的特点。"社村"的共同性,在于祭祀、信仰等文化层面上的联系,但这却非对村民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具有强制力的唯一框架。江南低乡地带的"社村",终究是文化性的统合体。此种文化性统合体的性格,似乎与根据二战期间实行的农村调查,论及中国农村共同体性质的研究中的意见所指出的,微弱的团结力与一体性,以及个别成员所形成之关系的开放性等特征相一致。若要阐明本文中所探讨的庙会组织,及其背景的江南农村社会的社会关系,应与原则相异的社会、集团进行比较研究,似较有用。最近的有关伪满洲国时期的庙会研究,指出该地区的社会组织中,有一种称为"树状组织"的特征,反映了极度集中在县城的流通机构,并亦反映在庙会形态上。相对地,经济的交汇点分散在市镇级的中国本土社会组织特征,称作"网状组织"。若是借用这个假设,本文所论的江南低乡农村,或可比喻为以个人间的关系,或地缘、血缘关系等韧度相异的线及结点所织成的细目网。
作者 佐藤仁史
出处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128-142,470,共16页 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