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典审美理念的再认识——书法用笔“肥”与“瘦”的时代性及美学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东汉赵壹书论《非草书》未出之前,中国书法理论为一片空白。因此从殷商甲骨、西周金文到春秋战国简帛之书,再至两汉时期的碑刻、简牍之书,并没有理论批评的伴随,但其作为古体书法所呈现出来的浑厚、朴拙之貌则为后之审美奠定了雄厚的美学基础。理论勃兴之后,真正以“肥”、“瘦”字眼介入书法品评则是在人物品藻盛行的魏晋时期。一重“骨力”尚“瘦劲”的魏晋南北朝书法审美(一)肥瘦论书,品评风气使然东汉时,书法理论开始萌生。赵壹在其书论著述《非草书》中首先发端,以“筋骨”论人,
出处 《书法》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80,共3页 Calligraphy Magazine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