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201例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52例患者证实有冠心病,49例为CAG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平均年龄为(69.6±10.6)岁,男99例,女5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4.8±11.9)岁,男28例,女21例;个体之间无血缘关系,两组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次日晨起空腹静脉采血,抽提全血基因组DNA,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在中国上海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分析冠心病与对照组患者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C1431T多态性,冠心病组CC基因型为51.3%,CT基因型为43.4%,TT基因型5.3%,对照组分别为53.1%,42.9%和4.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CC、CT、TT基因型分别为53.1%、4.1%和42.9%,累及1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分别为48.3%、8.3%和43.3%,累及2支病变组分别为48.9%、4.3%和46.8%,累及3支病变组分别为57.8%、2.2%和4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方法,对冠状动脉进行评分发现,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基因型在各组Gensini积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肥胖与非肥胖冠心病患者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基因型发现,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但发现肥胖组T基因型多于非肥胖组(20/30比62/192)。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CT基因型的体质指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但年龄、性别、血脂、血压、腰臀比和尿酸无显著变化。CC基因型的SBP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两组间其年龄、性别、血脂、脂蛋白α、空腹血糖和尿酸未见显著变化。结论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上海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生无关,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可能与肥胖及高血压有关。
出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16,共2页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