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GE Vidid 7超声仪器、M3S探头及Qanalyze软件对20例正常人[其中男12例,平均年龄(52.7±11.2)岁]、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14例,平均年龄(58.67±10.26)岁]与1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12例,平均年龄(53.39±14.02)岁]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成像检查,于心尖四腔切面测定房间隔和左心房侧壁中段及上段的应变峰值(ε),比较三组间测量结果。结果在正常组,心房上段的ε明显高于中段,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同一水平房间隔的应变峰值(εs)和左心房侧壁的应变峰值(ε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上段εs、S1的平均值(εm)可作为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房颤组的εm明显低于正常人组(66.3%±30.2%比100.2%±23.2%, P<0.01);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持续性房颤组的εm更低(45.3%±21.1%比81.1%±26.9%, P<0.01);而对于左心房前后径尚属于正常范围的阵发性房颤组(38.6 mm±4.6 nm),其εm也已明显低于正常组(81.1%±26.9%比100.2%±23.2%,P<0.05)。结论应变成像技术能够无创、简单而迅速地评价心房功能。εm是评价心房功能的有效参数。房颤患者的心房肌变形能力下降。
出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8-148,共1页
Shanghai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