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面容与伦理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面容与无限对诸存在的接近诉诸观看。就此而言,这种接近统治着这些存在,并对它们施以权力。事物被给予我,被提交给我。我在通达事物之际仍保持于同一之中。
作者
勒维纳斯
朱刚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思想与文化》
2008年第1期98-123,共26页
Thought & Culture
关键词
自我主义
存在体
去个体化
现代性
实在性
主体性
康德哲学
存在者
存在过程
沉思集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法)笛卡尔(ReneDescartes)著,庞景仁.第一哲学沉思集[M]商务印书馆,1986.
2
Traite.Synhedrin[]..
共引文献
10
1
李爽,董金泉.
笛卡尔绝对自我理论的构建[J]
.东方企业文化,2013(3S):114-114.
2
甄龙.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视角下的“我思故我在”[J]
.改革与开放,2013,0(2X):169-170.
3
刘文斌.
从知识论到形而上学——“笛卡尔循环”的另一种解读[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3):97-100.
4
柯进华.
对安瑟伦本体论论证的重新解读[J]
.基督教文化学刊,2010(1):126-144.
被引量:1
5
边昭彬.
两难的身体:升华在“浑一之美”的世界[J]
.吉林教育(综合),2015,0(23):154-155.
6
杨山木.
论康德的“先验统觉”的内涵及意义[J]
.理论界,2015(1):80-84.
被引量:1
7
潘思柳.
近代哲学中上帝由人格化向理性化的转变[J]
.青春岁月,2013,0(11):429-429.
8
盛邦和.
“价值导入”与“非亚洲日本”的反思——日本战后改革叙论[J]
.思想与文化,2007(1):87-99.
9
李基礼.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范畴再审视[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7):4-6.
被引量:1
10
朱诗勇.
关于“幻觉论”哲学的对话[J]
.中外企业家,2015(8X):248-250.
同被引文献
10
1
B.G.张,江振华.
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与德里达的解构学[J]
.世界哲学,1990(3):25-32.
被引量:6
2
张一兵.
谱系研究:总体历史链条断裂中显露的历史事件突现--福柯的《尼采·谱系学·历史学》解读[J]
.广东社会科学,2015,0(4):44-50.
被引量:8
3
欧阳宏生,胡畔.
媒介面具与受众认知[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74-80.
被引量:6
4
姚晓鸥.
面容媒介、道德意识与人际交往关系:基于现象学的交互主体性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1):53-68.
被引量:11
5
刘文瑾.
“面容”的抵抗:后奥斯维辛的哲学遗产[J]
.读书,2021,5(12):159-168.
被引量:3
6
王茜.
动物的“面容”:列维纳斯的面容理论与生态伦理批判[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6):119-129.
被引量:4
7
车致新.
表面的美学与可见的声音:抖音的媒介物质性批判[J]
.人文杂志,2022(3):53-60.
被引量:6
8
陈凡,李嘉伟.
技术作为他者:人与技术伦理关系的新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5(6):50-59.
被引量:15
9
林子琪.
数字时代交流的“不可交流”困境与他者伦理的要素探索[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5):23-30.
被引量:3
10
秦琼.
传播的物质性视角下“人—物”关系考论——兼论数字文明的“对话性”[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6):142-14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李晓梅.
后现代哲学解构主体的他者向度及其理论困境——兼论马克思实践概念对主体性重建的启示[J]
.哲学分析,2018,9(6):79-92.
被引量:1
2
柴敏露,袁智忠.
物性凸显与他者伦理转向——从抖音短视频的“面容”呈现说开来[J]
.天府新论,2024(4):147-1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柴林丽.
今天我们为何、如何重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43-50.
2
曾晨,李汶龙.
人脸识别治理的进路完善:从个人信息到社会公正[J]
.学术交流,2024(10):83-95.
1
孙岩.
现代性之隐忧及其超越[J]
.商,2015,0(27):102-103.
2
李恩来,孙业伟.
存在三议[J]
.现代哲学,2006(6):32-37.
3
王礼申.
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6):72-72.
被引量:11
4
马毅.
哲学与人[J]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1):52-57.
5
李艳华,凌文辁.
Baumeister等关于自尊水平与暴力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J]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3-6.
被引量:2
6
马遂良.
“过程”论[J]
.当代老年,2009(8):38-39.
7
E.索伯,李建会.
心理学的自我主义与利他主义[J]
.国外社会科学,1998(6):30-35.
被引量:4
8
杨国荣.
形而上学及其他——对“史与思”学术会议中若干问题的回应[J]
.思想与文化,2011(1):301-322.
9
杨国荣.
后形上学时代的形上学[J]
.思想与文化,2004(1):141-166.
10
弥撒读经简介——将临期、圣诞期及弥撒读经[J]
.中国天主教,1997(6):18-19.
思想与文化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