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社会工作先行城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情况近些年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内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深度访谈职业社会工作者,探究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从而丰富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研究,为社会工作者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作者
石亚
史天琪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年第1期150-152,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
项目名称"社会工作从业者职业倦怠状况研究"~~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83
同被引文献
16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5
1
赵崇莲,苏铭鑫.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65-69.
被引量:61
2
陈子彤,刘玉燕.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2):157-161.
被引量:11
3
沈黎.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1-33.
被引量:29
4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79
5
Freudenberger.Staff Burnout,1974(30).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王存文,殳尧.
公安警察工作倦怠与人格、控制源的关系[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141-144.
被引量:12
2
李培林.
中国乡村里的都市工业[J]
.社会学研究,1995(1):20-29.
被引量:24
3
郭思,钟建安.
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4,27(4):931-933.
被引量:156
4
王芳,许燕.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被引量:257
5
崔传义.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1995(4):19-28.
被引量:11
6
李超平,李晓轩,时勘,陈雪峰.
授权的测量及其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6,38(1):99-106.
被引量:409
7
朱伟,王治明,王绵珍,兰亚佳,吴思英.
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4):632-635.
被引量:31
8
沈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
.青年探索,2007(3):43-47.
被引量:20
9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30): 159-165.
10
Moore, J. E. One road to turnover: An examination of work exhaustion i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J]. MIS Quarterly, 2000, 24(1): 141-175.
共引文献
883
1
游艳玲,惠云.
求职渠道、企业所有制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基于2016年广州市农民工人资社保情况的调查[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2):178-199.
2
梁萌.
买卖不成仁义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平台家政小时工的社会网络变迁[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25-40.
被引量:4
3
杨梅,约其佐喜.
流动的“共同体”:一个凉山彝族村庄的人类学考察[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3(1):256-268.
4
蒋娥.
综合积极情绪疗法对护理人员中重度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J]
.心理月刊,2021(11):19-20.
被引量:2
5
张洋勇.
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项民办社工机构的行动研究[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147-205.
被引量:1
6
朱赫.
大学生的“颜值”认知与预期收入[J]
.青年研究,2021(3):63-72.
7
杨政怡,杨进.
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基于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视角[J]
.青年研究,2021(2):17-31.
被引量:25
8
王晓磊.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分化的生成机制与社会后果——基于杭州市X区的田野调查[J]
.当代青年研究,2023(4):26-39.
9
汤兆云.
农民工流入地住房选择的代际比较及其政策完善——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沿海6省市数据[J]
.江苏社会科学,2021(1):36-43.
被引量:5
10
施玥,曹鸣.
设计介入工作倦怠问题的价值与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6):103-104.
同被引文献
162
1
沈黎.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1-33.
被引量:29
2
陈爽.
社会工作者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中的角色与责任[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1):103-106.
被引量:5
3
贾西津.
NGO:向下生根向上成林[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11):54-55.
被引量:1
4
贾西津.
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社会”分析[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3):41-46.
被引量:14
5
唐斌.
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的相互嵌入及其影响[J]
.社会工作,2010(14):9-12.
被引量:26
6
付敏红,巫振鹏.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广西某高校为例[J]
.社会工作,2010(18):46-49.
被引量:9
7
李强.
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
.天津社会科学,1998(1):66-69.
被引量:433
8
王思斌.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地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4):59-65.
被引量:25
9
潘允康,约翰罗根,边馥琴,边燕杰,关颖,卢汉龙.
住房与中国城市的家庭结构——区位学理论思考[J]
.社会学研究,1997(6):71-81.
被引量:19
10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79
引证文献
13
1
张洋勇.
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项民办社工机构的行动研究[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147-205.
被引量:1
2
胡高强.
社会工作者工作支持、职业认同与工作情绪[J]
.调研世界,2021(4):41-47.
被引量:12
3
张大维,郑永君,李静静.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耗竭——基于广深莞汉100名专职社工的调查[J]
.中州学刊,2014(2):79-84.
被引量:24
4
史兵,刘承水,史乃彪,刘玲玲.
北京非盈利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感探析及启示[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2):61-65.
5
刘玉琦,徐笑梅,吴伟宜,陈华强,刘婴,王爱民.
眼外伤患者康复医疗服务模式研究[J]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4):308-310.
被引量:1
6
沈新坤.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适应性调查——以深圳、东莞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65-71.
被引量:3
7
张和荣,郭占锋.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者为何处于“弱势地位”——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J]
.社会建设,2015,2(5):35-45.
被引量:7
8
张慧娟.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
.管理观察,2018(16):101-103.
被引量:3
9
徐莎莎.
社会性别视角下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研究[J]
.社会工作,2018,0(2):63-73.
被引量:4
10
王梦怡,张双双.
从西方概念到本土研究: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35(4):102-10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吕泊怡,赵盼盼,赵智军.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角色负荷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
.教育科学论坛,2022(12):22-26.
被引量:1
2
张洋勇.
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项民办社工机构的行动研究[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147-205.
被引量:1
3
胡高强.
社会工作者工作支持、职业认同与工作情绪[J]
.调研世界,2021(4):41-47.
被引量:12
4
李岚林.
司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18(11):60-65.
被引量:3
5
方英.
青年社工流动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以广东为例[J]
.青年探索,2015(2):31-38.
被引量:25
6
方梅英,吴旭.
复方樟柳碱治疗脑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8):162-163.
被引量:4
7
马芒,邓金叶.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及其发展前景——基于H市J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病人的实证调查[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30-42.
被引量:3
8
袁小良,徐雯.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J]
.社会建设,2016,3(4):62-75.
被引量:6
9
任娟娟.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性别隔离问题分析[J]
.社会福利,2017(7):1-5.
被引量:2
10
梁延志,高玉方.
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7,26(5):383-384.
被引量:2
1
王来宾.
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J]
.池州学院学报,2008,22(2):32-34.
被引量:3
2
胡跃红,刘剑,彭智.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96-196.
被引量:1
3
王志伟.
职业倦怠的研究和测量——以供电企业为例[J]
.网络财富,2010(22):49-50.
被引量:2
4
黄伟坤.
一线社工在扩大社会认同中的作为[J]
.社会工作,2007(10S):15-15.
5
王大胜.
职业倦怠理论及干预方法[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2):100-102.
被引量:10
6
林銮珠,林燕飞,严肃.
在琼博士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13,15(6):74-79.
被引量:1
7
张鹏飞,郭胜.
职业院校基层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4):63-65.
被引量:1
8
朱兰芳.
图书馆管理系统维护点滴[J]
.管理观察,2008(4):122-124.
被引量:1
9
岂平.
走向职业社会的24条建议[J]
.职业技术教育,1998,19(10):36-37.
10
童佳瑾.
职业社会的重“历”与重“力”[J]
.职业,2003(2):49-50.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