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快慢分班的道德问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以因材施教为借口,在新生入学时将他们编人快班和慢班(或重点班与普通班)。现在《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分快慢班,但各学校"智慧无穷",发明了诸如"特长班"、"实验班"、"火箭班"、"雷锋班"等等掩人耳目的名称,对国家的法律规定阳奉阴违。更有甚者,班级编号有时候也可以作为快班、慢班的"代号",比如"(1)班"
出处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7年第11期4-9,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 新华出版社, 1999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10

  • 1王凤秋,曾涛.专家型校长的内涵、素质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23-124. 被引量:3
  • 2[美]马克·波斯曼.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M].商务印书馆,2001.
  • 3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79.
  • 4[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商务印书馆,2001.
  • 5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陈广兴,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
  • 6[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4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5.
  • 7[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
  • 8[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9高德胜.论道德教育的城市遭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9-75. 被引量:21
  • 10容宾.中学快慢分班制必然导致教育集体形式的失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5,0(4):35-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