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心底柔软的一角——《社戏》里的童年想像
被引量:1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4-25,共2页
参考文献4
-
1鲁迅《略论梅兰芳及其他》,《鲁迅全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
2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第20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
3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
4鲁迅《朝花夕拾·小引》,《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同被引文献9
-
1荀泉.黑暗中盛开的希望之花——论《社戏》中精神家园的象征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6-29. 被引量:2
-
2荀泉.自由的童真世界与永恒的精神家园——论《社戏》艺术的真善美品格[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102-107. 被引量:5
-
3王润茁.生态美学视域下的鲁迅小说研究——以《社戏》为例[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11):78-81. 被引量:4
-
4王润茁.灵魂的归乡——江南文化原型下的《社戏》研究[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12):72-75. 被引量:2
-
5宋瑞清.城乡双重失落--《社戏》的身份问题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0):34-35. 被引量:1
-
6杨帆.戴着面具的“呐喊”——细读《社戏》[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9):46-48. 被引量:1
-
7龚金平.在三个空间的对话中“恍然入梦”——重读《社戏》[J].语文月刊,2022(9):73-77. 被引量:1
-
8林建刚.好戏与好豆的幸福背后--《社戏》再解读[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11):106-110. 被引量:1
-
9代廷杰.都市与乡村的双重失落与鲁迅的文化困境——《社戏》《故乡》互文性赏析[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11):52-53. 被引量:3
-
1钱理群.游戏国里的看客——读《药》[J].语文学习,2005(3):38-41.
-
2文轲.鲁迅为三种人写作[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2(3):68-68.
-
3陈昱鑫.为自己呐喊[J].学子,2004(11):28-28.
-
4姚彰.七个猛士[J].中文自修(小学版),2007(2):42-42.
-
5清风.勿忘初心[J].新作文(中学生适读)(高中版),2014,0(11):63-63.
-
6陈昱鑫.为自己呐喊[J].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05,0(2):45-45.
-
7佟超.《社戏》主题及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3(11):66-67. 被引量:3
-
8杨伟华.2008年中考作文精彩结构例析[J].初中生学习(高),2009(6):5-7.
-
9范练娥.精心布局,巧妙因应——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J].湖南教育(中旬)(B),2017,0(2):22-24.
-
10李金钟.善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政治课品质[J].考试周刊,2013(101):122-122.
;